“亚星”牌锚链赶超世界同行100年发展水平的决窍在哪里?
“亚星”牌锚链,分为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两大类产品。主要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行业市场份额占70%;国际市场份额占30%。是世界上最大的锚链和系泊链供应商,产品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占全国锚链产品出口总额的65%,被公认为国际著名品牌。2015年亚星销售总额15亿元,出口1.2亿美元。
“亚星”牌锚链,是由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这是一个专业化从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的生产企业。它创建于1981年。总部设在靖江,另在镇江、马鞍山等地设有分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历经30多年的发展,江苏亚星已成为国内锚链行业上竞争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锚链生产企业,已连续五年名列行业生产、销售、出口第一;已成为我们国家船用锚链和海洋平台系泊链生产和出口基地,在世界锚链制造行业处于首席地位它也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科技500强企业。2010年12月28日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船舶配套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度获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
亚星锚链还有无数光鲜的身影。我们最想介绍他们赶超世界
同行100年发展水平的决窍在哪里?
一、瞄准国际市场是亚星锚链最具眼光的决择与梦想
亚星锚链是靖江辖面积最小的东兴镇,因为三面临江的地理位置和勤劳的人民历史造就境内百余家造船及船舶配套企业,享有“船舶名城”美誉。1981年,23岁的陶安祥当上了靖江锚链厂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靠着铁匠铺式生产,一锤一锤打制锚链。
到了1993年,经过12年的奋斗,靖江锚链厂资产累积超100万元。陶安祥为实现机械化的梦想,多方筹措1000余万元资金,上了厂里第一条机械化生产线。很快,又上了第二条生产线。生产是扩大了,可是产品确被造船企业非下属配套企业的产品“封杀”了。陶安祥作为企业带头人,深感企业生死两茫茫。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陶安祥和职工们商议,凭借着他过人的胆识和开阔的眼界,强烈的生存欲望,逼着他们找出路。既然国内行不通,那就想办法搞出口,做国际大市场。
1995年,陶安祥顶着冷雨的冬日,踏上独自行走新加坡的考察的日程。在虹桥机场边检处,当两位送行同事止住了的脚步,挥手告别的时刻,“陶厂长”上不住哗哗的泪水。“那一刻,我想到很多。想到第一次出国,心里没底;想到我们有很好的锚链产品,却卖不出去;想到当年创业吃的那些苦……”幸运的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新加坡的17天,陶安祥不仅得到了参观学习机会,还意料之外签订了一笔高达80万美元的订单。“就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靖江锚链厂看到新的希望。此后,陶安祥又接触了一些要求高、风险大、很多企业不敢接的订单,由此认识了很多新客户和欧洲大客户。
2007年左右,亚星锚链已经独霸了整个欧洲市场。
二、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走向世界和占有国际市场的拳头。自主创新,才能立于市场激烈竞争的不败之地。亚星锚链在实战中看到发展的真蒂。多年来,他们成立的专业研发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个一个难关的攻克,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先后成功制造出R3、R3S、R4、R5海洋系泊链,不断冲击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R5系泊链,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全球同行领先水准,规格从原来的84mm可到最大137mm,实现了系列产品全覆盖,不仅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奠定了公司在世界锚链制造行业的首席地位。基本实现了由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的转变。成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志向。“做世界上最好的锚链”,这不仅是他们的志向,也是他们实现了的梦想。他们以“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总体思路,努力做到产品换代节节相连,创新发展环环相扣,转型升级步步为营。目前,“亚星”R6系泊链的研发已取得重要进展。
三、着力夯实创新基础,为企业提供加速发展的根本支撑
没有坚实的创新基础,就没有自主创新成果的涌现。为了确保公司在系泊链行业的龙头地位。2012年,“亚星”为夯实创新基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全年实际投入5000多万元,主要用于新品开发、技术改造、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研制等。已至今累计投资1.4个亿。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出台《专利申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并申请专利,强化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全年新申请3项发明专利。三是加快构筑人才优势。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通过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配置,建立动态人才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研发能力强、专业技能精的自主创新队伍。针对R6系泊链研发,公司组建了一支由国内顶级材料专家带领,机械、船舶、自动化等专业人才参与的研发团队,强化奖励措施,提高奖励标准,有效促进创先争优,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在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第725研究所,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单位广泛开展合作的同时,公司积极上争各类科技计划,用足用好扶持政策,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目前,亚星企业拥有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公司已在锚链制造、热处理等方面具有多项核心工艺和技术,现已拥有 “一种对锚链邻环保护的隔热装置”、“一种锚链拉力试验机”、“一种自动焊档伺服定位机构”、“一种单环热处理炉”、“拉力试验保护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后续开发能力。
作为国内锚链行业的龙头企业,亚星一直致力于行业技术创新及产品制造的规范化,主持编制了两项国家标准GB/T549《电焊锚链》、GB/T20848《系泊链》和一项行业标准JT/T110《浮标锚链》,目前正在主持编制国际标准ISO20438《海洋系泊链》预计2017年颁布,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打响“亚星”民族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2012年以来,国际船舶行业持续低迷,但海工行业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亚星公司围绕打造“世界海工系泊链产品王国,做全球行业第一”的目标,积极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突出走品牌之路,努力打响“亚星”民族品牌,抢占海工系泊链高端市场。为此,他们一方面内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推出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的新产品,实现了从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到主动参与设计,再到逐步掌握越来越多行业话语权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已参与制订国家标准4项,以及国内外多家船级社规范的修订;另一方面外树形象,不断放大讲诚信、负责任的现代企业形象。积极与世界各大石油公司接洽,顺利通过了壳牌集团、道达尔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顶级石油企业的合格供货方审查,成功叩开了国际高端产品用户大门。在船舶行业经济指标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亚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稳中有升,其中系泊链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了50%,不仅扩大出口了系泊链产品的出口,而且也弥补了船用锚链销量的不足。
2013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亚星公司继续秉承“危中寻机、变中谋胜、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加快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R6系泊链的研究、试验;进一步加快大规格16#机组、4000吨锚链拉力机、热处理炉和检测等研发设备的安装调试;进一步加快计划总投资3800万元的亚星锚链研发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产品结构,系泊链产量超过了4.5万吨,同比增长了50%。
至2013年,亚星锚链连续10年,以5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同行100年的发展水平,崛起成为国内外造船、航运、海洋工程三大领域公认的“世界优秀工厂”。亚星系列锚链,也被业内人士看作中国锚链走向世界、创民族品牌的领跑者。
2014年12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亚星人在领取“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时刻,又完成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配套R5系泊链”项目,再一次奠定了其国际领先企业的地位。
成功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是科研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再过不久,亚星海洋工程锚泊系统R6系泊链的研究成果也即将问世。而再有不到一年时间,亚星锚链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也将陆续投产……
“亚星锚链要做全世界最好的锚链”,亚星人正在实现并将更多实现“亚星”梦想。世界将变成“哪里有船舶,哪里就有亚星”。(朱一兵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