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分析-维持“一带一路”投资需要多样化

文章来源:承包商会

国际商业观察(BMI)观点:向“一带一路”投资仍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政策性银行、专用基金和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长足发展,增加私人资本是关键,这就需要加大项目去风险化力度,加强“一带一路”项目的筛选审查。

过去一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较大进展,展现出中国政府推进该倡议的决心。国有商业银行、专用基金和政策性银行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加入该倡议的国家队伍几乎每天都在壮大。

然而,保持这一资本配置效率将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所以融资渠道必须多样化,包括增加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如果国际金融机构增加参与力度,那么非中国公司的参与度也将提升,同时还会形成更严格的项目开发审核标准,从而将发展重心转向风险低,以及融资上更可行的项目,或转而将资本用于减少相关前沿市场及高风险市场的项目风险。

“一带一路”火力全开

“一带一路”倡议已达到几项中国政府设定的关键政策指标,所以相关项目的投资可能继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8月18日发布的指导意见,在“一带一路”范围内向各工业领域和国家进行的投资都属于“鼓励投资”,旨在进一步抑制对外投资。所以,尽管中国对外投资总体水平可能较之前有所下滑,但“一带一路”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见8月25日《提高政策限制不利于对外投资的增长》)。

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和工业产能领域的对外投资将仍然是一项重要举措(见“中国走出去”系列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增加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化解过剩的建筑和材料产能,还能增加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此外,大多数投资使用的都是人民币,既巩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2016年年末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又增加了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量,使其进一步完成货币国际化的目标。相比之下,中国减少海外直接投资可能主要是因为私人投资使用的是美元,且减少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非战略部门。

出口过剩产能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一带一路”成员国的贸易平衡(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贸易路线图(Trademap)

“一带一路”投资共有三种趋势,我们认为在接下来几个月这些趋势将基本延续下去:

·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领域及其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原计划共有“64+1”个国家参与,现已逐渐演变成所有国家。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张,现已增加了社会层面,远远超过最初设定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范围。该倡议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在坦桑尼亚建造光导纤维网、举办“一带一路”健康论坛、扩大中国在泰国的旅游业,以及在赞比亚和尼泊尔新建机场。

·    “一带一路”项目主要由中国公司主导。由于项目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所以这一情况不会有太大转变。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合同数量持续增长,在2016年合同价值达到1260亿美元,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36%。大型公司的国际合同占其合同总量的份额也将持续增加。中国最著名的国际承包商—中国交通建设的海外合同份额就从2015年的33.8%增长到2016年的50.6%。

“一带一路”支撑下的国际化

中国建筑公司–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来源:公司年度报告,国际商业观察

·    投资仍然主要依赖于中国国家机构,包括中国主要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政策性银行),主要的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专用基金—丝路基金。据财新网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潘光伟称,自2016年以来这些融资机构共投资了4000亿美元。而中国商业银行又于8月宣布增加借贷力度,所以这一投资金融还会进一步增加。据称,主要银行已经筹集到数十亿美元用于“一带一路”项目投资。

中国独撑大梁

“一带一路”贷款(按来源),单位:十亿美元


来源:财新网,“一带一路”门户网

项目风险高增加了贷款的不确定性,加之资本支出规模巨大,由政府支持的实体主导投资将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一带一路”项目都处于项目运营风险较高的国家,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尽管中国企业可能通过进口劳动力和原材料减少建筑风险,但大多项目在获取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巨大的项目延迟风险很可能拖延债务偿还时间,或加重债务国的债务负担。

 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比较低,用户费不太可能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运营风险仍然比较突出。此外,为稳定需求就要增加一体化网络和设施建设,这又将增加收入风险、减少投资效率。例如,大型港口的开发需要和经济特区建设、工业设施安装一起进行,否则无论单独进行哪一项都会造成运营瓶颈。

 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该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资助,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无法连接到其他工业中心或物流网,汉班托特港并没有实现预定吞度量,因此也没有足够的收入偿还贷款。结果,该港口现已以99年租赁合同的形式卖给中国,以此筹资偿还贷款。这种做法在斯里兰卡国内遭到了强烈反对。

巨大的投资面临建筑风险

“一带一路”项目价值和建筑风险指数


来源:国际商业观察

可持续发展需要投资多样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方案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就需要增加资金来源,进而需要更严格的项目开发筛选标准,但是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倡议进展缓慢。中国银行已经下发了数千亿美元的贷款,即使中国财力雄厚,但为推动倡议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不可持续进行。BMI认为,中国政府有三种选择可以增加资金来源,但每种选择都需要更严格的项目筛选流程或增加项目去风险化机制。

·     国际开发界:五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能够说明,中国政府致力于获得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除了理论上的支持,中国也在鼓励其他国家增加财政支持。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的成立使用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提供的种子基金。六月,欧洲投资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的一部分)又与丝路基金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计划成立中欧联合投资基金,旨在为一带一路欧洲项目提供5亿欧元资金。其他形式的多边或双边“一带一路”基金也很可能再成立。各国政府希望通过资金投入促进国内工业发展,所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这些基金的成立可能增加项目开发公司的多样性。因此,项目招标、项目可行性和项目开发方面都需要增加透明度。

·   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都有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德意志银行是首先表示要资助该倡议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并于6月与中国开发银行签订了“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一期阶段将持续5年,计划共投资30亿美元。但是,项目在商业上的可行性可能成为一大挑战。大部分开发项目都位于前沿或高风险新兴市场,如果没有担保或更清晰的信用风险指标,为个别项目筹集商业贷款可能面临重大风险。

去除建筑和运营风险

 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建造更有效率的基础设施,并让更多国家受益,解决众多丝路国家中项目开发风险高的问题至关重要。建筑和运营是风险最高的领域(尤其是需求风险)。建筑和规划相关问题包括许可证申请、监管质量、处理项目的制度能力、监管环境的透明度以及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供应(所有问题都在国际商业观察项目风险指数的建筑阶段进行了评估)。除安全和政治风险以外,需求风险是这些市场未开发地区创造收益的主要威胁(在项目风险指数的运营阶段评估)。

公私合营模式是增加私人基础设施投资的传统机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公私合营模式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融资和发展瓶颈都存在于哪些地区。亚洲发达市场和中欧、东欧国家在私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有较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先进经验,而亚洲新兴市场和非洲普遍存在公私合营项目效率低、不作为的问题(。

去风险工作需要加强

“一带一路”国家项目风险指数平均分(按地区、建筑和运营阶段)


备注:总分100,最高分=市场更有吸引力,来源:国际商业观察

 除了破解这些问题,项目去风险化也同样至关重要。BMI认为,进行贷款担保和加大技术制度支持是可行的去风险化方法。贷款担保是鼓励商业贷款进入高风险基础设施项目的惯用机制,世界银行的多边担保投资机构是这方面的重要机构。政府也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通过担保机构还是政府,要想使项目获得担保都应该首先保证项目自身的发展能力。发展金融机构一直,甚至越来越致力于解决这一领域潜在的结构性问题,亚投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在项目去风险化和直接项目贷款再分配(以增加技术支持)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