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不甘平庸——国际结算部单证团队掠影

时光如梭,眨眼间已加入公司十年。有幸见证了公司从汇鸿针棉到汇鸿中锦的迈进,也亲历了从单证部到国际结算部的转身。点点滴滴犹在心,花开花落已十年。

初入公司被分配到现在国际结算部的前身——单证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有个让我受益匪浅的传统:传、帮、带,也就是师傅带徒弟。从最开始坐在师傅旁边看、听、记,到不久之后师傅分配做一些简单的单子,由浅入深,从报关单据,到结汇单据,到各种产地证、信用证,一步步熟悉各种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人与人、人与系统、人与单据的磨合,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特别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这种实战的经验在学校里是无法学到的,当正式上岗之后,便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毕竟从一个学校里的学生,变成公司里的一名员工,这种身份的转变,可不仅仅是从花钱到挣钱这么简单。

单证工作有时是单调枯燥的,尤其是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甚至在某些人心目中是非常“基础性”的。已经退休的刘瑞芳经理曾在部门培训里说:“单证工作并不是机械地敲敲打打,更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千万不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打字员;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当红花的业务员,也需要我们这样的绿叶。”

刘瑞芳经理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在我们觉得事情多、心情烦躁的时候用自己亲身经历教育我们:在她还是单证员的时候也常常加班加点,把打好的单据带回家,在出生不久的孩子摇篮边拆单、分单,把空白单据带回家去夹复写纸,这样上班的时间就能打更多的单据,即使家庭和工作的担子压得够呛,看着一批批货物按时装船出运,一套套单据及时送银行收汇,这其中也凝聚了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心血,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而我们现在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办公环境都要好很多,更应该珍惜。

在新员工培训时,刘瑞芳经理口中的部门榜样高原,如今已接过了她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部门负责人。高原经理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可以说和外贸行业“八竿子打不着”,隔行如隔山,可她能够在进入公司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在江苏省“中行杯”国际商务知识竞赛中,与集团其他队友一道,获得团体一等奖,从一个外贸“小白”到精通进出口实务、信用险、信用证、UCP600、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等各种专业知识的中坚力量,这背后凝聚了多少奋斗的汗水,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如今高原已是部门一把手,带领着新的团队,继续为公司的发展奉献和服务着。

部门的发展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部门领导的辛勤工作,当然也离不开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电视剧《未生》,以细腻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韩国一个综合商社里的种种故事,其中那些以大欺小、勾心斗角、歧视等现象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完全看不到。国际结算部始终洋溢着“家”的感觉,一种和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即使现在部门成员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的传统依旧在延续。比如部门里自定的每天下班后的值班制度,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年纪大,孩子年纪小,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或者有事或者生病,但无论人多人少,这项没有成文的值班制度几年来始终没有间断过。值班这件事说起来可大可小,但这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也是一种互帮互助、不斤斤计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部门文化,出发点还是急业务之所急、想业务之所想。

七年之痒,本来是指人的细胞,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新陈代谢,后来用来形容婚姻,其实工作也一样,甚至工作“痒”的更早一点,做同一份工作时间久了,最初的激情与浪漫被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所磨砺,新鲜感的丧失,平淡甚至无聊乏味成为常态,于是所谓的“瓶颈”也就出现了。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不能苛责。从自身来说,主动去感知、发掘工作中的兴趣点,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在别人眼中再怎么普通,也值得付出汗水。不要嫉妒他人的表面风光,或是获利多少,多想想别人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找到差距,促使自己努力。不要总看到别人在秋冬收获了多少,更要想到别人在春天如何播种,夏日如何耕耘。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回忆起来,果然是幸福的。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