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故乡——芬兰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走出去服务港
芬兰是一个传统的北欧国家,它东临俄罗斯,西靠是瑞典北及挪威,然后与它隔海相望是波罗的海三国。它是相当于一个欧亚大陆桥一个中间点,事实上很多人会觉得芬兰是一个相当远一个国家。但是事实上,如果从中国出发的话,去欧洲大陆基本上90%以上的航线都要经过芬兰上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芬兰其实是离中国最近一个欧洲国家。
芬兰除了诺基亚和圣诞老人出名之外,还有很多知名的地方。许多著名的F1车手都来自于芬兰,比如说哈其宁,莱库宁包括罗斯博格,很多车迷是耳熟能详。芬兰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是千岛之国也是千湖之国。事实上在整个芬兰有将近18万个岛,它的森林覆盖率也是全欧洲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将近80%的森林覆盖率。除了这个之外,更重要的芬兰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国家。很多年在全球的创新指数上一直位列前三,还有包括它的教育体系,也在目前在国内非常的知名。
为何芬兰有如此多的著名跨国企业芬兰的国家并不大,只有550万人口,市场容量非常的有限,几乎每一个芬兰的创业人,在他创业之初就有非常清晰的理念。一定要看全球的市场,一定要注重创新,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驱动。所以大多数芬兰的企业家都有非常好的国际视野。第二点和芬兰人国民的特性有关,芬兰人国民特性非常的内敛,然后又非常的专注和耐心,所以有非常好的能力去钻深,挖深看到很多芬兰的企业,这种大而全的企业相对来说在芬兰比较少的。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在整个北欧如果做一个体系来看的话,也许丹麦人可能更好做一个前期的设计和规划的工作做市场,然后瑞典的同事可能更多把它放大化,集成化,然后最难的一个技术难点,往往由芬兰人解决问题的。
芬兰独特的投资环境芬兰是非常开放的。对来自于外部的投资给予国民待遇,并不追究你原来的投资人是哪个国籍的,只要你在芬兰投资就是一个芬兰的公司在法律上这样认可并给予一个同等的地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芬兰有一个非常好透明的廉洁的一个治理体系。芬兰政府在多年一直在廉洁政府的排名里位居前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意味着公司所有开支,所有的成本都是可预期的。不会出现任何一种无法在前期做规划的额外开支。
第三是很多人对芬兰的印象,或者说是对北欧的印象是“质高价贵”。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首先所有人都会想到税,北欧是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这是从一部分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从企业的行为而言,这不完全正确。事实上芬兰的企业所得税只有20%,在整个欧盟排在倒数前三位。
第二点是人力成本。很多人觉得芬兰或者北欧的人力成本会很高,但是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尤其以芬兰为例,在中高端的人才上面,人力成本非常有竞争优势。同样以十年到二十年这样工作阶段的工程师而言,芬兰的人力成本只有德国同指标的人力成本的三分之二,甚至于与中国相比,也非常令人吃惊一个现象是,以游戏业为例,2015、2016年的时候,国内的游戏业非常的火热,当时如果你要寻找一个在国内有5到10年工作经验,能够独立的带队,完成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或者是一个团队领导,他的一个成本大约每年的薪水在一百到一百五十万人民币。而同样的在芬兰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个有十年到二十年工作经验的,有独立带队能力的,有非常好的工作履历和记录的,完成过非常优良作品的项目经理的话,他的成本可能只有6到7万欧,甚至只有中国的一半。这是一个特例,但是已经说明了一点,就是在很多的人力成本上,我们甚至在中芬之间都发生了倒挂。所以说芬兰的人力成本高也不能片面的看待,当然芬兰在非常基础的劳动成本上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中高端领域我们有非常大的优势。
芬兰欢迎哪些产业投资芬兰并不对外国投资的行业做区别,对于所有的外资给予国民待遇,但是也必须承认,要和中国的现状进行比较,因为中国有一个受鼓励行业,受限制行业这样的区别。虽然芬兰并没有这样的区别,但是必须承认,芬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不可能有大而全的在所有的产业上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对于投资人而言,你的驱动是什么?你肯定会考虑投资在芬兰,能够获得对你本身公司的发展有益的因素。
考虑到芬兰本身一个产业集群,那么肯定投资会在这些产业集群里面,芬兰有优势的产业集群里面可能更为合理。比如说我们最有优势,毫无疑问是ICT和TMT,就是通信与新媒体行业,这是毫无疑问也是最值得自豪的,纵观过去的五年里,中资企业对芬兰投资也是集群了大概30%到40%的投资案例。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最近24个月里面,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迹象是,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对芬兰的工业自动化以及机器人领域,非常重的关注。芬兰投资促进署正在非常密切的配合好几家中资企业在进行探索和谈判,可能在未来的12个月里面会听到更多的好消息。
除了刚才所提到的两个领域之外呢,芬兰特有优势的行业还有新能源领域和生物智能领域。目前中资企业,阳光凯迪、中通国际等,都在芬兰在进行深入谈判,然后寻找生物智能方面的投资机会。芬兰的清洁技术方面,包括空气净化、水处理等等也有很多投资机会,空气净化领域已经有三个现成的案例。最后必须提到造船业,芬兰的造船业是全球最强的产业集群之一。举一个例子,这两年国内的邮轮旅游非常热,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全球一共只有4个国家,能够制造大型邮轮,芬兰是其中之一。在国内非常火热的皇家加勒比公司的系列油轮,绝大多数都是在芬兰制造的。
中资在芬兰的投资现状绝大多数中国对芬兰的投资,都是基于创新的驱动,基于IP的驱动,而非基于资源的驱动,非基于资产的驱动。所以绝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是战略投资人,是来自于企业的直接投资。而非财务投资人,或者来自于基金,或者是出于投资本身回报的投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对芬兰的创新是一个巨大的认可,腾讯、比如说华为、比如说中远,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企业。
以腾讯为例,腾讯2016年宣布一个全球非常知名的,就是它要全资收购了知名的手游企业,交易金额是86亿美元,那么这个又是非常耳熟能详的交易。位于2016年中国出境并购当中的第三大。
除了这个之外,华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华为现在在芬兰是一个明星企业,非常非常知名的明星企业,它从2012年开始进入那个芬兰。那么在过去的5年里面,始终秉承着创新驱动,从最初的大概几十个人小的规模,那么到现在最近一个数据是已经超过三百位,而且这个团队几乎完全是一个研发体系,芬兰的团队里面,一直在做整个华为最前沿具有开创性的研发,包括5G研发,包括对未来的下一代需求的研发。
除了华为、腾讯这样一个知名明星企业之外,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非常欣喜的发现,我们一些中型的上市企业,龙头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芬兰的投资机会,关注芬兰的创新能力。比如说中科创达的案例,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之一的生产厂宁德新材料CHTL,投资了芬兰整车制造厂。每个案例可能投资额都不是非常的巨大,和那种跨境并购非常巨大的中资案例相比并不是属于几十亿级别的。但是他们代表了一种趋势是中国主流的创新性企业,对芬兰创新能力的认可,以及寻找到一个创新的结合点。
中资投资芬兰的注意事项从投资前、投资中和投资后三个阶段来看。投资前希望中资企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走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想获得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划会对后面的行为和执行事半功倍。对于投资中的时候,非常建议中资企业,一定要寻找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协助进行一个进职调查。虽然说芬兰有非常好的商业体系,有非常好的诚信体系不会发生,至今没有听说过,发生这样一个欺诈的行为。但是,芬兰毕竟与中国不同,整个商业文化它的法律体系跟中国有巨大的差异的。那么通过尽职调查,可以帮助更好的认识这样的差异,同时做出合适的应对这一点非常的重要。然后在选择你进职调查合作伙伴的时候,强烈的建议,最好能够选择在芬兰本土的,有这样一个跨境并购跨境投资经验的,而且最好能够已经有服务过中资企业经验这样的合作伙伴。这样对合作中的沟通和交流,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再细化一点的话,比如说法务尽职调查,和财务尽职调查。财务进职调查可能相对还比较好一些,因为芬兰的财务的体系和国际标准的跨境体系有些微的差异,但是非常的小。但是法律体系中,芬兰的法律还是以芬兰语和瑞典语这是两种官方语言来书写的。芬兰语本身的语言相对比较独特,在法律体系上最好能够有这样一个,以芬兰语作为母语的律师,来协助进行。但在工作语言上,芬兰人99%以上的都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所以不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障碍。对于一个投资后的管理,目前很多的中资企业可能会有所疏漏,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不仅是跨境并购,在所有的并购案里面,我们说并购完成的时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个走了50里,剩下的50里甚至可能会更艰难。如何把两个完全不同文化的,本身的国家文化不同,本身的企业文化有巨大的差异。如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需要很多资源,很多的注意力,去集中在上面。非常好的建议是,可以更多的在当地使用当地的人才。尤其在当地有一些有中国企业经验的人才来协助整个流程。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考量企业的社会形象。芬兰社会,对这一点非常的重视,要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CSR上,这对于整个公司将来的发展会非常的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