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海外投资
文章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本文介绍了全球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现状与趋势,中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投资的前沿与案例。重点是通过对物联网技术架构与大规模商业应用趋势的分析找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1、全球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对物联网较为完整地给出了概念的是2005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会(ITU-T)发布的《物联网综述》。在这个文件中,如右图所示,给出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映射关系,并具体地给出了构成物联网的三个要素——物、设备、网络。
从这样的描述来看,物联网应该是一个通过一定的设备将物理世界中的万物互联的网络。
在我们当今的实际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由设备、物(人)、网络形成的物联网雏形,如:SmartTV、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从概念上讲,支撑这些各类应用的各类网络属于物联网的范畴,但离实现万物互联还有一定的距离。
最早提出实现万物互联具体方案的是EPC-Global。EPC-Global基于对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的商务模型的理解,提出了物联网中围绕“物”的唯一性、标识方法以及“物”的信息以及信息交换的基础标准。如图所示,其中:
·物的识别码。用来保证物联网中的物的唯一性。
·物的标识载体。用来自动加载及读取物的识别码。例如:RFID标签、二维码等物理载体。
·数据交换标准。用来定义物的静态、动态信息。
在完成了这些上述围绕物的基础信息标准工作之后,基于对物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产生、分布的商务模型的分析,EPC-Global提出了分布式的物联网网络数据架构模型(如图)。
在这样一个物联网网络数据模型中,“物”的信息分布在与物有关的各个“EPC-IS”中,通过“EPC-ONS”及“EPC-DS”建立起“物”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关联。通过这样一个EPC数据网络架构实现“物”的信息的互联互通。
EPC-Global提出的上述物联网基础信息标准与数据架构标准在产业界的主要支持者有Verisign、Cisco、沃尔玛、麦德龙等。到目前为止,已经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海关、零售企业等建立了如右图所示的物联网信息及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实现了对物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以及信息互联互通。
近年来,围绕上述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产品、网络产品、服务类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如:2016年的RFID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以往12年的总和。全球已经有超过5百万活跃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者,GS1、ISO、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纷纷制定或正在制定着各类的物联网国际标准。
2、中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始于2000年代初对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由思科、Intel联合SAP、Verisgn、Auto-ID Lab(复旦)、Tyco组成解决方案提供方与百联物流与捷玛公司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RFID技术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大型应用。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白皮书,将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纳入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2014年1月中国向ISO提交了【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立项申请,同年9月正式通过,成为WG7的主编。2015年美国提出单独成立物联网架构标准工作组WG10,重选主编。经过激烈竞争,中国重新被选为该工作组主编。物联网的研究应用进入可快车道。
中国对物联网技术的贡献主要在对物联网架构以及对物联网标识的标准制定。在ITU-T对物联网综述以及GS1对物联网的基础标准、数据网络架构以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中国的物联网研究开发者提出了如右图所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以及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中标识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物联网标识的重新定义,在现有的互联网的架构之下,通过对物联网域名动态解析方法的扩展,物理世界中的万物可以简单地映射在信息世界中,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技术支撑。目前,这样一套在国家网信办管理体系架构下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开发、建设完成并开始向社会提供物联网标识的注册、解析等商业服务。到2016年底为止,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在重点商品监管、食品安全、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提供了3.2亿个物联网标识/域名注册,超过8000万次的解析。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推动的食品安全电子溯源应用将在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行业应用为核心,创建示范性的大型项目。利用大性项目来带动物联网在产业链的应用,将会大大加速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3、物联网投资的前沿与案例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除了政府直接投资的支撑技术以外,涉及到与物联网相关的基础组件产业、软件产业以及应用服务产业。如右图所示,基础产组件产业包括了芯片、传感器、无线通讯等产业;软件产业包括了网络通讯、基础及应用平台软件等产业;应用服务产业包括了智能终端、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产业。
近年来与物联网投资相关的部分案例有:
·英特尔(Intel)于2017年3月13日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了Mobileye公司。该举使英特尔进入了高度自动或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领域。原本的德尔福/Mobileye企业联盟很可能会转变为德尔福/Moibleye/英特尔三方联盟
·高通以470亿美元宣布收购荷兰恩智浦半导体集团(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
·Analog公司收购传感器提供商SNAP以此来丰富其物联网解决方案。
·AT&T与思科、Deloitte、Ericsson、GE、IBM、Intel以及高通打造合作伙伴联盟
·红帽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商Eurotech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Kore Wireless宣布了近期对于物联网服务商Wyless的并购计划
·思科 14亿美元收购JasperTechnologies。计划在Jasper Technologies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上添加新的相关服务,其包括物联网安全和支持企业wi - fi和低功耗广域网络,以及分析解决方案。
·AT&T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并与Salesforce合作物联网的数据互联,即将物联网数据高效地在AT&T平台与Salesforce实现自由切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7年3月16日腾讯科技的报道,源自中国的共享单车项目在硅谷得到了1200万美元的A轮投资。详情如下:
·硅谷共享单车
·A轮投资金额 1200万美元
·投资机构与投资人
Andreeseen Horowitz,IDG、DCM等
滴滴和ofo的天使投资人王刚,前腾讯首席运营官曾李青、前腾讯高级副总裁吴宵光、前腾讯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前新浪首席技术官许良杰等
·项目计划
定位于美国人口超过30万人以上的城市地区以及大学校园以及大型公司园区。用户通过在LimeBike的移动客户端应用上进行简单注册,并绑定个人信用卡后,便可开始使用,不需要支付押金,用户通过搜索附近的车辆,并扫描QR码对车辆进行解锁使用。目前的定价是每30分钟收取1美元,在智能锁打开时开始计费,智能锁关闭时进行结算。
该项目已于4月份正式上线运营,车辆将配备GPS定位、3G网络连接等设备,能够满足可随时搜索周围空余车辆、即取即走、随处停放、即时智能结算等功能。此外,车身上还附带有太阳能板、车筐和智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