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承包工程市场发展潜力预测
来源:承包商会
中马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新任总理纳吉布上台后,更是注重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双方领导人的互访频繁,两国在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亚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6年双边贸易额超过976亿美元。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东盟国家中最重要的国家,伴随着政策的东风,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企业东南亚投资的一块热土。
一、整体市场情况和发展潜力
马来西亚承包工程市场整体基础比较好,发展比较稳健。但由于人口基数少,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伴随着马来西亚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工程承包市场的增速也在减少,预计2017年的增长速度为6.6%左右。
二、建筑市场各领域整体状况及前景预测
1. 交通运输建设领域
马来西亚政府对公共交通运输的建设比较重视,在“十一五”发展规划里,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领域项目如表所示。
基础设施领域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由于马来西亚政府预算有限,部分交通运输领域的项目采用了PFI(即BOT)模式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建设,极个别项目采用了国外的优惠贷款。
由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国家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根据BMI(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的预计,2017年马来西亚交通运输建设领域仍能保持9%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里,交通运输建设仍是建筑领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2. 房屋建筑领域
马来西亚由于私营经济比较繁荣,房建开发主要依靠私人投资,私人投资占比超过60%。马来西亚本地开发商数量众多,但是规模普遍不大,最大的开发商实达集团2016年的销售额也只有35亿林吉特。马来西亚政府为了保障公务员和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也分别推出了PPA1M和Prima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每年开发约10,000套住宅。另外,随着马来西亚加大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度,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商来马来西亚投资开发房建项目,这其中以中国和新加坡的投资为最。
根据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经商处的统计,2015年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总额达到400亿人民币,这其中超过60%投资在房地产领域。2016年马来西亚房建领域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投资,这其中包括碧桂园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森林城市项目、中国中铁投资20亿美元收购大马城60%股份来开发这个建筑面积约840万平方米的项目等。目前进入马来西亚建筑承包领域的中资企业主要是做房屋建筑领域的承包。
马来西亚房屋建筑市场主要活跃在以吉隆坡为中心的巴生河谷地区、新山市、马六甲市、槟城和亚庇市等地。马来西亚房建市场存量仍有一定规模,但增量不明显。
3. 电力工程
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也在增加。根据马来西亚“十一五”发展规划,马来西亚政府计划新建7,626MW的产能来替换现有达到使用年限的电厂和满足未来五年的新需求,这其中包含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约5,190MW。
目前,人口集中的西马能源供给已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政府计划在西马新建几个发电厂,这其中包括位于柔佛的Pengerang电厂1,200MW、位于霹雳曼绒市的曼绒电厂新增产能1,000MW、位于森美兰的宜唛电厂2,000MW等。而位于东马人口稀少的砂拉越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水力资源,根据“砂拉越可再生能源走廊计划”,砂拉越计划新建28,000MW产能的电能,希望以此来带动一批工业项目落地,同时用于出口一部分电力。但是,根据砂拉越州电公司的数据,目前整个砂拉越的用电需求在1,000MW以下,而目前整个砂拉越州的产能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因此这个计划可能过于激进。
4. 石油炼化
马来西亚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石油价格的下跌,马来西亚石油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目前,石油炼化工程除了柔佛州Pengerang的RAPID项目和砂拉越州的民都鲁石油炼化扩建项目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新的石油炼化方面的项目开发。
三、市场竞争分析
1. 本地企业情况
马来西亚由于建筑业起步较早,因此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有实力的承包商。这其中以UEM、Sunway、IJM、YTL、Gamuda、MRCB、WCT、PutraPerdana等几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实力最为强劲。这些企业均成长于马来西亚快速发展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着良好的管理体系、优良的人才队伍和资源储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天然的属地优势。
由于马来西亚市场较小,这些本地企业相对于中国的承包商来说,规模仍旧算是比较小的。比如规模最大的IJM集团,2016年的营业额也才58亿林吉特。
但是由于马来西亚本地承包企业数量众多,再加上“本地保护政策”(如政府项目只能授标给土著公司或土著股份占比超过50%的联合体、国有企业的项目承包商必须确保30%以上合同额授标给本地分包或者供应商)的实施,工程承包市场上本地企业占比超过80%以上。
2. 第三国企业情况
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上的第三国企业数量不是很多,主要是知名的日韩和欧美的大型跨国企业。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活跃的有日本的五洋建设、清水、大林组、三井建设、鹿岛建设等,韩国的三星、大宇、现代、双龙、乐天等,欧洲的布依格、万喜等。这些企业进入马来西亚普遍比较早,国际化程度较高,属地资源相对丰富,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他们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3. 我国企业情况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普遍比较晚,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以后进入马来西亚的,尤其是2013年以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字号承包企业和地方承包企业进入马来西亚。
根据经商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马来西亚注册的中资承包商超过100家,仅近五年内新增就超过50家。中资承包企业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模式、强大的财务资金能力、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在马来西亚的工程承包领域市场份额逐年快速增长,大有赶超日韩欧美企业的趋势。
四、市场特点与发展机会分析
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是一个较为成熟开放的市场,在私人开发领域基本上是完全放开的。
马来西亚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政府的规划,马来西亚将于2020年左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实施了“十三五”规划,该规划将平均每年投资约500多亿林吉特来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要新建150万套保障房。同时,加上马来西亚活跃的私人开发商的投资项目和外来投资项目,未来五年内马来西亚的工程承包领域仍有不错的发展机会。
五、市场经营风险分析
1. 市场配套资源供应情况
马来西亚本地各种物资供应很齐全,但是实力都有限,供应规模都不大,大宗物资需要提前向供应商下订单和定金,否则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而且,马来西亚是一个卖方市场,很多物资如商品混凝土等,需要总承包单位与供应商建立好关系和沟通机制,否则也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
马来西亚本地没有劳务资源,大部分劳务都来自外国。目前,马来西亚仅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穆斯林国家开放劳务指标,但是这些国家的劳务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均比较低,而对中国、越南等传统优势劳务资源国家不开放,因此本地劳务资源是制约总承包管理的最大难题。
2. 相关的政策法规环境
(1)马来西亚法律法规制度健全,可充分保障在马投资或经商的外国企业的权益。与承包工程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1965年)、《劳工法》、《建筑法》、《专利法》、《税法》、《工业产权法》等。
(2)根据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外国公司想要注册本地企业,必须由当地土著拥有超过30%以上股权。外国公司可注册独资公司,但不享受本地企业的地位。如果需要成立销售本地公司待遇的合资公司,一般情况下股权分配为当地占股不少于51%,外国占49%。
另外,如果要从事工程承包行业,需要向马来西亚建筑业发展局(CIDB)注册,CIDB根据企业注册资本金的不同,对承包商划分7个等级,政府对各级承包商可投标项目的规模有明确规定。外国独资公司不受此限制。
(3)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实行分税制。联邦财政部同意管理全国税务,负责制定税收政策,由其下属的内陆税务局和皇家关税局负责实施。外国企业和马来西亚企业同等纳税。
开展工程承包业务的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要注意信誉的建立
马来西亚建筑行业的圈子非常小,建立良好信誉非常重要,在马来西亚要注意在施项目的履约和市场口碑的培养。做到“现场带动市场”,才能保持公司业务长期发展下去。
二、政府的地方保护问题
本地法律规定,凡是国家投资的项目,如果不是难度高或者投入资金大,本地承包商做不了的,就必须得授标给本地土著公司,不可以直接授标给外国公司。因此,作为外国公司,如若想要参与政府项目,就必须以与本地企业合作或者分包形式才能参与。
三、马来西亚每个州都有各自独特的政策和规定
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联邦国家,各个州的自主权相对较大,尤其是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自治权利更大。外国人在马来西亚的工作签分为东马工作签和西马工作签,西马工作签不能在东马地区工作。不同州的外劳政策和劳动力、建材价格也会有差异。
四、做好现金流策划
马来西亚除了政府项目外,很少有预付款,而且按照PAM合同业主正常的付款周期是两个月,而对于分包和供应商的支付却是每个月一结,另外,很多物资采购需要提前支付预付款,因此承包商需要做好现金流规划,避免出现现金流问题。
五、 注意汇率风险
马来西亚林吉特最近几年来波动较为严重,汇兑损失对外国企业来说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中资企业进入马来西亚要关注汇率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建议与中资银行做好互动。
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在当地注册的外国企业,我们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当地政府和国民提供一定的福利,处理好与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七、 避免恶性竞争
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马来西亚承包工程,目前开始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苗头,在同一个项目上互相杀价、采取非常规手段,这会扰乱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引起当地企业的不满。另外,尽量做到与当地企业差异化经营,或者适当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