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投资者如何将ESG考量纳入投资决策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和追求更高的长期报酬率,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不再聚焦财务绩效,而是同时审度非财务绩效指标。但在亚太区,投资者通常很难获取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等非财务信息,因为多数企业仍将目光停留在财务绩效上。
2016年9月,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和世代基金会 (GenerationFoundation) 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亚太区主要市场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的报告。该报告对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进行研究后认为,投资于恪守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给国家带来诸多裨益。例如,金融企业奉行的持续理念和道德原则,可能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国民健康,并缓解一国的不平等状况。同时,对于金融业者,社会责任投资还可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长期报酬率。
但是,许多投资者并未将ESG考量纳入决策过程。在调查和采访50余位主要市场的投资者、政府代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后,报告认为ESG投资难以在亚太区推行的原因主要是:ESG议题缺乏一致的定义;ESG投资会拉低投资业绩的观念;难以与企业就ESG议题达成一致;鲜有要求投资者考量ESG或呈报持续议题的法律规范;ESG披露信息仍待规范和完善。
为使投资者既了解企业的财务责任,又能准确知悉ESG绩效,报告建议金融业者参照和倡导社会责任投资案例,让大家了解那些符合社会责任投资要求的企业,如何在长期投资价值上超越其他企业。同时,投资机构亦应要求他们所投资的企业提供优质的ESG信息。此外,投资者在甄选投资经理、顾问和资料提供者时也要考虑其使用ESG信息的态度和能力。最后,鉴于政府决策和法规环境对投资者的影响巨大,投资者应公开承诺进行社会责任投资,以便提升政策制定者的信心,并促进ESG披露与整合法规的通过。国家亦应以身作则,确保主权基金以及国家和政府基金始终作为ESG投资的标杆与表率。
来源:毕马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