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65国国别市场指引——新加坡
新加坡建国50年来,政局稳定,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经济指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超过许多传统发达国家。同时,新加坡面积小、人口少、资源匮乏,是典型的外向驱动型经济,对国际市场有高度的依赖性。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大力推进经济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新加坡于2010年确定未来十年经济发展三大战略重点,即提高劳动生产力、提升企业能力和打造环球都市,并相应制定了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打造环球—亚洲枢纽;建设富有活力的多元化企业生态;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实现能源多元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独特的环球都市和宜居家园七大经济发展战略。
新加坡15%的土地面积用于建设道路,形成以8条快速路为主线的公路网络。为缓解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新加坡政府于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费制度(ERP),2012年底全国共设72个电子收费闸门。201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达成协议,将修建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速铁路(“泛亚铁路”的最南段),预计2020年建成,计划全长330千米,耗资120亿美元。
新加坡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樟宜国际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截至2013年底,100多家航空公司入驻新加坡,形成以新加坡为中心往返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城市、每周6600多个班次的航空网络。同时,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新加坡港已开通20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新加坡光照充足,但大部分电力都来自于进口天然气,太阳能发电仅占总发电量的1%。新加坡在2016年2月宣布首次将太阳能电力引入零售业,并准备2018年下半年完全放开电力市场。根据新加坡的计划,商业和工业电力用户可以从电网购买太阳能电力。新加坡Sun Electric公司被授予电力零售许可证。
新加坡的承包工程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外国公司进入该市场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承包商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来获得工程。开放程度高、行业规范、市场透明度高的特点,吸引着大批国际知名建筑公司长期经营。新加坡公共工程业主主要由建屋发展局(HDB)、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港务局(PSA)、公用事业局(PUB)、教育部(MOE)、卫生部(MOH)、裕廊集团(JTC)、国防部(SCDF)这八个政府部门组成,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政府机构发包工程项目,但数量和额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合作机制逐步健全、层次不断提高,合作内容也与双方各自发展战略日趋紧密,中新经贸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中的亮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承包工程领域,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和房屋建筑两个方面。中国企业进入新加坡地铁市场,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安全施工及合约管理方面面临很大挑战,对当地规则的了解不足也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困扰。可喜的是,在经营新加坡市场的过程中,多数中国企业依托国内修建地铁的过程中累积的大量人才及技术经验,迅速适应了当地的质量安全体系和市场规则,并以优异的质量和安全生产业绩获得了新加坡政府和业界的肯定。
目前,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建筑承包商在安全、环境卫生、外劳管理方面的新法律、法规、政策,同时,随着居民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媒体监督力度的加大,监控体系日趋严密,容量本来就很小的新加坡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