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医药合作机遇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网站

(一)政治氛围良好。

近年来中意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2014年6月,意大利总理伦齐访华,双方政府高层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加强双边经贸金融关系2014-2016的行动计划。当时建立的中意经贸论坛对健康,医药和医疗器械,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包括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的传统医药和卫生服务等话题都提出了具体关注。2014年10月,国家总理习近平访意,两国共同发表《中意联合声明》,签署近20份政府协议。中意经贸往来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氛围和条件良好。

(二)领域优势互补。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仿制药开发潜力巨大,中药和保健品资源丰富,医疗器械生产制造能力越来越强。意大利则拥有颇具规模的西药、体外诊断、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机构群和完善的药品监管体系,在原研药开发方面优势突出。加之中意两国医药市场都很大,对外开放程度高,民众对对方产品都很欢迎。中意双方在医药健康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合作潜力大。

(三)合作范围广泛。

中意医药健康领域合作范围广泛,除经贸往来合作外,中国企业对研发生产、注册认证、技术转移、委托加工、分销代理、投资并购等合作都很感兴趣,涉及化学药品、医疗设备、天然健康产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意大利企业则关注中国市场状况、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医院建设、合资办厂等。

(四)交流机制建立。

一直以来,中意之间没有较大规模的行业交流,多年来企业之间碎片化、松散式的交流,已经无法满足产业转型推进合作的需要,亟待双方政府和产业界形成合力,整体推动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2014、2015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两次组织中国医药企业访意,多次开展双边医药健康产业对话交流活动,探讨中意双边合作事宜,挖掘合作机遇,拓展了双方产业合作的空间。在双方政府主导和行业商会的努力推动下,中意经贸混委会成立了医药医疗卫生工作组,为双边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机制性保障。

六、中意医药经贸合作展望

中意双边医药健康产业界合作存在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要抓住中意双边合作氛围良好的机遇,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国内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扶持。一方面,作为进军欧盟市场的敲门砖,我国企业获得的欧盟高端认证并不多,应加大力度,扶持企业海外注册认证,开拓国际市场,例如对于药品申请高端认证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审批手续、提升审批效率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欧盟先进的医药产品和技术,既造福于我国人民,又能促进我国企业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

其次,驻外使领馆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信服力,又比较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和市场规则。应充分利用驻外使领馆在当地的影响力,加大对“中国医药”的宣传力度,同时引领国内优秀医药企业和品牌产品赴境外开展宣传交流,给予宣传、活动安排等方面的协助,为国内外医药经贸往来合作开山铺路。

再次,医药行业技术性强、专业程度高,帮助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挖掘更多贸易机会,更需要行业商协会的参与和推动。应充分利用商会资源,发挥优势,引领合作。同时,依托国内外行业组织间的交流联络,采用多种形式为中外企业合作提供平台,嫁接机遇,例如建立互访机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双边企业对接洽谈、引导技术合作等。

最后,企业是双边产业交流合作的主体,也是经贸往来的实际操作者。一应主动了解、深度学习和充分利用法意药政管理规则和市场流通渠道,加大注册认证力度,争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逐步进入其市场流通渠道;二应严格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要求,提升产品质量标准,规范标签、文件等商品细节;三应借助政府、行业商协会等提供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优良产品,加强研发创新,促进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中意医药经贸合作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并再上新台阶!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