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人民币汇率月评
一、市场回顾
1、人民币汇率
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传递鹰派信息、美欧英经济数据分化、俄乌冲突升级引发的避险情绪,支撑美元指数由108附近快速上涨,最高涨至114.78,涨幅接近6%,月末冲高回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跟随美元指数迅速上行,最高至7.25。与欧系货币和商品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跌幅相对较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三个人民币货币篮子指数均保持在五月底的低点上方。
2、美元指数
9月,美联储如期加息75基点,但其点阵图上调了终点利率,传递鹰派信息;美、欧、英三地PMI数据显示其经济前景的分化助长美指升势,而英国推出的新财政政策令市场担忧英国央行控制通胀所做的努力,英镑兑美元大幅下跌,助力美元指数继续上涨;另外,俄罗斯宣布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令俄乌冲突面临进一步升级风险,市场担忧引发的避险情绪,支撑美元指数上行。美元指数连破数个整数关口,最高涨至114.78,月末冲高回落至111.7附近。
二、经济数据
1、进出口贸易
据海关统计,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50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7月放缓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149.2亿美元,增长7.1%,较7月放缓10.8个百分点;进口2355.3亿美元,增长0.3%,较7月放缓2.0个百分点。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较7月下降218.77亿美元,但同比扩大34.1%,从绝对值来看单月接近800亿美元的顺差依旧是高水平的(历史上单月超800亿美元顺差的只有5次)。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2.3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1.8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6%;贸易顺差5605亿美元,同比扩大56.7%。从1-8月整体数据看,全球贸易虽受到地缘政治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但我国外贸形势依旧稳健,是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动力,对汇率形成支撑。
2、CPI、PPI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下降0.1%,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虽然上涨但涨幅不及预期,能源价格环比下降带动非食品环比下降,去除能源食品,核心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8%,整体表现平稳。从结构看,核心需求偏冷,疫情是扰动需求的主要因素。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3%,环比下降1.2%,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与部分国内行业需求偏弱所致。
3、结售汇数据及外汇储备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下降492亿美元至30549亿美元,创近4年新低,环比降幅1.58%。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汇率因素和资产价格变化因素。剔除该两项因素,因国际收支导致的外储变化较小,这表明8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银行结汇2335亿美元,售汇2084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高于月均水平。2022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7827亿美元,累计售汇16733亿美元,累计顺差1094亿美元。8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4、社会融资规模及M2
8月,新增社融增量2.43万亿元,较前值多增1.67万亿元,但同比依然少增5593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5%。从结构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企业债券融资下滑、政府债发行快速回落,但是非标融资需求大幅回升。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5万亿元,较前值多增571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00亿元,信贷结构有所改善,但居民中长期贷款依旧偏弱。 8月,M2-M1剪刀差由7月收敛转为走阔,M2增速与社融存量增速之差继续扩大,再结合DR007、同业存单等资金利率低位运行,8月中旬MLF投放缩量续作,说明当前资金淤积现象仍然存在,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
5、中国其他重要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4.2%,预期增3.9%,前值增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5.4%,预期增4.2%,前值增2.7%;汽车零售同比增速环比提高6.2个百分点至15.9%,支撑消费继续反弹;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5.8%,预期增5.3%,前值增5.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7.4%,前值降6.4%;基建投资继续发力,1-8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8.3%,1-7月为7.4%,带动投资增速小幅抬升;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前值5.4%;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18.7%,前值19.9%。
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筑底回升的态势渐显,但考虑到外需放缓令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散发疫情继续干扰消费复苏,房地产市场仍在探底,经济下行压力犹存。预计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发力,需特别关注各地对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效果。
6、其他国家重要经济数据
美国CPI高于预期,其他经济数据好坏参半。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高于市场预期的8.1%,前值8.5%;核心CPI同比上涨6.3%,高于市场预期的6.1%,高于前值的5.9%。尽管汽油价格下跌导致8月CPI较7月回落,但核心CPI反而出现加速上行态势,说明美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升,通胀回落的节奏可能会慢于市场预期。美国9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49.2,制造业PMI初值51.8,高于预期及前值;大企业联合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创新高;8月耐用品订单环比下降0.2%,7月FHFA房价指数环比降0.6%,结束2020年5月以来增势。
PMI数据走弱、经常帐恶化,欧元区衰退征兆愈发明显。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录得48.5,服务业PMI为48.9,均低于前值和预期。德国9月制造业PMI48.3,相比8月的49.1进一步收缩;服务业受影响更加严重,由前值47.7萎缩至45.4,大幅低于预期的47.2。欧元区7月季调经常帐录得逆差199亿欧元,相比6月顺差42亿欧元大幅走弱,创有数据以来最大逆差,国际收支情况全面恶化。整体来看,欧元区和德国经济均呈现持续收缩态势,衰退征兆愈发明显。
三、国际动态
1、美联储表态继续偏鹰,多国央行宣布加息
9月22日,美联储发布9月份FOMC声明,决定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范围75BP至3.0%-3.25%,缩表行动继续按此前计划执行,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相对超预期的点主要在于:一是本次预测加息的终端利率在4.6%,高于前值和预测;对2024年、2025年底的利率预测分别为3.4%、2.9%,高于美联储认为的2.5%的长期中性利率,即直到2025年底,美国货币政策都可能处于从紧的态势。二是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对经济下行表现了更大的容忍度;三是2022年内大概率仍有125BP的加息空间,比市场此前预期更偏鹰派。
英国、瑞士、挪威、印尼、菲律宾等多国央行追随美联储宣布加息,全球金融条件的迅速收紧,或使新兴市场债务风险正在积累,后市需警惕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
2、日本央行按兵不动,日本财政部干预汇率
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政策利率在-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左右不变。日本央行表示不会效仿其它央行取消负利率,目前,日本是最后一个坚持负利率的主要国家。日本央行坚持宽松货币政策,一是为了刺激经济,二是为了推升通胀。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是日本央行被迫购入大量日本国债,二是日元大幅贬值,本月美元兑日元汇率升破了145关口,为1998年8月来首次。随后,日本财务省表示对日元汇率进行了干预,本次干预为1998年以来首次,干预后日元快速拉涨至141,但后续又回到145附近。
3、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部分动员,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
9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讲话,宣布进行“部分动员”,征召预备役士兵,与此同时,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将进行入俄公投。随着俄罗斯将战争升级,预计北约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必定会加大对俄的制裁,增强对乌军事援助的力度。从目前形势来看,俄罗斯想通过本次部分动员来迅速扭转战局,难度较大,未来更可能形成长期的僵局。因此,需持续关注俄乌局势升级对于国际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区域发生水下爆炸,不排除蓄意破坏,引发市场担忧。
4、英国推出半个世纪来规模最大减税方案,英国股债汇三杀
9月23日,英国政府公布了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措施,预计规模达1610亿英镑,具体措施包括:将公司税维持在19%,该水平为G20集团国家中最低;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20%降至19%;大幅削减印花税;设立新的“投资区”,放松对创业者的监管;取消银行家奖金上限等。该政策引发市场争议,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些举措将增加政府债务、助长高通胀,因此市场反应剧烈,当天英国股债汇遭遇三杀。9月28日,英国央行宣布启动临时“无限量”国债购买计划,以恢复金融稳定,但市场仍呼吁加大加息力度,以抵御通胀。
四、国内动态
1、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中间价持续偏离预测值和市场价
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由现行8%下调至6%。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以达到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目的。
9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与预测均值持续单边偏离,中间价也和市场价持续出现较大偏差,凸显监管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意图。
2、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外汇市场事关重大,保持稳定是第一要义
9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外汇市场事关重大,保持稳定是第一要义,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拥有坚实基础。当前外汇市场运行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但也存在少数企业跟风“炒汇”、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现象,应当加强引导和纠偏。必须认识到,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浮动是常态,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会议要求,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报价行要切实维护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权威性;银行自身要基于风险中性原则合理开展自营交易,向市场提供真实流动性;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加强预期管理,遏制投机炒作。
五、走势展望
短期来看,根据目前的点阵图指引,美联储仍会保持鹰派加息,从而为美元提供支撑;其次,欧元区能源危机尚在,俄乌局势冲突升级,均会拖累欧元区经济增长,从而提振美元指数。预计美元指数在近期冲高回落后可能呈现区间震荡,但后续仍有上行可能,因此,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仍在。但考虑到央行近期出台的各类调节工具和政策,以及保持汇率稳定的态度,预计人民币贬值速度和幅度均趋缓,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双向波动。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持续快速贬值的基础,近期人民币的贬值主要针对美元,人民币兑其它货币仍相对较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动能正在累积,而当前欧美等国的经济衰退概率正在增大,明年上半年可能就将看到双方经济周期相对位置的互换,届时人民币汇率将会获得经济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操作建议:建议客户坚守风险中性的保值理念,充分认识“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保值头寸应与订单相匹配,不盲目追高或抄底,不过度保值。近期有结汇需求的客户,可继续采用“倒金字塔”模式分批结汇;对于有购汇需求的客户,考虑到期权产品购汇准备金加点减半,可以通过区间宝或封顶远期等产品降低购汇价格。同时建议加大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外币的保值力度,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