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税金融 → 动态 

2021年10月人民币汇率月评

一、市场回顾

1、人民币汇率

国庆假日期间,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维持震荡走势。节后,受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影响,开盘后USDCNY迅速下行,随后踊跃的逢低购汇客盘需求以及强势的美元指数推升汇价,USDCNY一度上行至6.46附近。月中,中国出口数据表现强劲,USDCNY迅速下挫百余点,随后企稳。下旬,美元指数延续回调行情,结汇需求保持踊跃,叠加市场风险情绪良好,人民币升值动力较强,USDCNY快速下挫,跌破6.40重要关口,随后维持震荡。月底,受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危机、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叠加国内大行买盘影响,USDCNY小幅反弹。 


2、美元指数

10月,美元指数走出一波三折的趋势,月内创下本年度新高。月上旬,因能源价格飙升引发对通胀和升息的担忧,推动资金流向避险资产,且投资者预期美联储下月将宣布开启taper,美元指数整体持续上行并于10月12日触及一年高位。月中旬,叠加强劲的企业盈利报告提振美股上扬,风险偏好令美元指数疲软。月下旬,受就业和楼市数据好转以及美债收益率上升提振,且鲍威尔表示如果看到有严重通胀风险将采取行动,美元指数企稳并略有反弹。但10月28日公布的三季度GDP数据不及预期,美元指数承压重挫,跌至本月低位93.28。

二、经济数据

1、进出口贸易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2.6%。贸易顺差2.77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体现出我国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韧性较足、稳中提质。

9月进出口总值3.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预期增13.30%),环比增长4.2%;进口1.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预期增14.60%),环比增长1.6%。贸易顺差4331.9亿元,前值为3763.1亿元。

2、结售汇数据及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9月,银行结汇2272亿美元,售汇2063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09亿美元。自2020年9月起,银行结售汇已经连续一年保持顺差。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377亿美元,对外付款5322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5亿美元。9月份中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呈现顺差;售汇率保持稳定,跨境融资逐步趋稳;结汇率略有上升,近期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加强;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2006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315亿美元,降幅为0.97%。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元指数上升导致的估值影响所致,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境外资本市场的动荡以及黄金价格下降均有负面影响,但外贸顺差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构成了储备资产和外汇储备稳定的重要原因。

3、其他重要经济数据

(1)9月非农就业数据、PPI不及预期,通胀数据高企,零售数据持续向好

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录得19.4万人,远差于市场预期的50万人。失业率小幅下降至4.8%,平均薪资也略有提高。

美国9月CPI环比上涨0.4%,高于市场预期,9月CPI同比上涨5.4%,为连续16个月上涨,创2008年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从具体组成部分来看,能源价格和住房成本的增加是导致通胀持续高企的重要原因,此外近期的能源危机造成的燃料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也助长了CPI的高企。不过,由于能源价格主要是近期大幅上涨的,并未完全反映在9月CPI数据中,且二手车价格也已重回涨势,因此当前的CPI数据可能仍被低估。

美国9月PPI环比上涨0.5%,同比增长8.6%,不及预期的8.7%;核心PPI环比上涨了0.2%,是今年以来的最小涨幅,同比上涨6.8%。

美国9月零售销售环比升0.7%,预期降0.2%,前值升0.7%;零售销售同比升13.95%,预期15.1%;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升0.8%,预期升0.5%,前值升1.8%。数据出乎意料持续上升,但上升步伐减慢。

(2)美国10月综合PMI、服务业PMI好于预期,制造业PMI小幅下滑

10月美国综合PMI录得57.3,高于市场预期,较前月小幅回升;10月美国制造业PMI录得59.2,较前月小幅下滑;但由于新增新冠病例数量继续下降,10月份美国服务业活动复苏,服务业PMI录得58.2,创7月份以来新高。

(3)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略逊于预期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三季度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数据。其中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9%,略低于预期的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录得11.8%,低于预期的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小幅超出预期的16.3%,前三季度增长16.4%。整体来看,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延续8月的下滑态势,增长动能进一步缩减。生产端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施压工业生产,拖累工业增加值增速;需求端因新冠疫情散发抑制消费复苏,基建投资疲弱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落拖累投资增长。总体来看,尽管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中国经济韧性仍然受到认可,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能实现8%以上增长目标。

三、主要事件

1、鲍威尔暗示缩减购债进程或将提速

10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小组讨论会上表示,美联储应开始缩减购债,但暂时还不需要调整利率。鲍威尔还表示,如果供应链限制如预期放松,服务业全面开放,就业增长会加速,美联储明年充分就业目标很有可能实现。尽管如此,他同时表示,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上升,美联储肯定会提前采取行动。

2、美联储公布9月会议纪要,明确taper信号

美联储公布的9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假如经济复苏大致保持正轨,逐步减少购债并在明年年中前后收官可能是适宜的。即如果美联储在11月的政策会议上决定开始缩减购债,可能会在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行动。届时美联储每月将减少1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购买和50亿美元的机构MBS购买,并于明年年中结束QE,不过也有多名与会者表示倾向于以更快的速度缩减购债。与前几次会议不同,本次会议纪要中没有提及“通胀压力将会随临时性因素的消退而缓解”,并且有更多官员认为通胀高企的持续时间可能比预期更久。

3、美国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债务上限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美国公布的9月新增非农就业录得19.4万人,远差于市场预期的50万人。凸显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广泛,就业增长迟缓。这份报告是美国多个州政府停止发放失业补助后的首份非农报告,也是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之前的最后一份就业数据。

10月7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提高短期债务上限的议案,将债务上限延长至12月3日,并允许美国债务上限增加4800亿美元至28.8万亿美元,避免了本月发生政府违约。更长期补救措施推迟到12月初再行进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仍需众议院的批准。虽然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有望在短期内解决,但美国国会两党对债务上限问题的分歧依旧存在,未来仍需关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

4、美联储公布褐皮书,经济温和增长

美联储在其最新经济报告汇编褐皮书中表示,美国经济活动的增速介于温和到适度之间。具体来看,软件和IT行业温和增长,零售行业保持稳定或略微超过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新车和二手车需求增加,航空出行和酒店入住率较2020年同期上升。独栋住房销售趋于疲软,房价继续上涨,商业地产市场形势稳定,但办公室租赁前景仍然不确定。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紊乱的现象仍未完全缓解,薪资和价格水平继续上涨。整体来看,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并进一步关注通胀情况。

5、欧洲央行公布9月会议纪要,缩减购债存分歧

欧洲央行发布的9月9日会议记录显示,尽管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政策会议之后淡化了对通胀的担忧,但实际上欧洲央行官员对物价压力有更大的担心,同时官员之间的分歧也比较多,一些人认为央行的应对措施与经济复苏不同步,需要更大幅度削减购债。鉴于目前经济基础稳固,且通胀远高于欧洲央行的目标,欧洲央行正准备在12月举行一场关键辩论,讨论如何逐步减少支持措施。

6、英国央行行长暗示加息,英镑应声大涨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暗示,英国央行正准备从目前 0.1%的历史利率低点上调。当前,全球与英国的经济复苏进展正在放缓,能源问题或将进一步推高通胀,因此英国的货币政策必须解决通胀预期的风险。数周之前,多数投资者还预计英国央行的首次加息将发生在2022年夏季或之后,但近几周来,随着能源危机和供应链短缺,英国物价快速上涨,多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已经对英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表达了担忧,本次贝利的言论较市场预期更为“鹰派”,英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并带动英镑走强。

7、美国11月8日开放入境,33国旅行禁令将被解除

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新法令,官宣自11月8日起,解除33个国家的外国游客旅行禁令,这些国家包括来自欧洲26个所谓申根国家以及英国、爱尔兰、中国、印度、南非、伊朗和巴西,允许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外国人进入美国。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此前已通知各航空公司,入境美国的航空旅客可接种的新冠疫苗包括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和授权的疫苗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疫苗,包括辉瑞/BioTech疫苗、Moderna疫苗、强生疫苗、阿斯利康疫苗(AZ)、科兴疫苗、国药疫苗。

8、中国国债被纳入富时罗素WGBI,债市将迎万亿“活水”

10月29日,中国债券正式被纳入富时罗素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随着全球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中国债市有望迎来亿万规模的增量资金流入。富时罗素报告显示,鉴于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债一直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它们有可能大幅上升。预计从2021年10月开始的三年时间里,流入中国国债的外资总额可能达到3370至3650亿美元。鉴于外国持有的中国国债目前仅略高于3000亿美元,这将使海外投资者持有规模增加一倍以上,并使其接近G7集团的水平。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债务与GDP之比相对较低,约为45.8%,中国在全球指数中的权重也可能会从目前的水平上升,特别是如果政策性银行债券也包括在内的话。

四、走势展望

短期来看,Taper的落地将对美元形成支撑,美元指数短期将震荡上行,但空间有限;未来中国出口仍有韧性,中美贸易可能出现转机,预计能较强支撑对美出口;中美利差温和收窄,对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可能形成压制。所以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料仍将继续维持震荡态势。

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仍存在后续增长的动力,目前全美消费恢复、库存走低、产能恢复的逻辑链条相对畅通,而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料将进一步放缓,中美货币政策和基本面的差异或将收窄,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支撑弱化。人民币汇率仍将呈现双向波动,不会出现持续单边升值或贬值,长期将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保持相对稳定。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