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宇宙
记得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冬季午后,我在学校的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名叫《香椿树街故事》的小说,一番阅读下来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以小说作者“苏童”为关键词,几乎将校园图书馆中可以寻到的与之有关的作品都读了个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见识到了一个别样的南方以及作者笔下宏大的“香椿树街”宇宙。
时隔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精装本苏童短篇小说选集《夜间故事》,再次让我着迷,不惜花“重金”将其买了回来。
作为当代文学中颇具个人特色的作家,苏童塑造了无数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视角的故事情节,他笔下的“香椿树街”便是这样一个独特而标志性的存在。香椿树街是苏童以自己成长的典型南方水乡——苏州为原型塑造的一个故事环境。这条街道,抛开了固有形象和传统文化意蕴,保留了江南阴湿的特点,创造出腐败而魅力的存在。通过孩子的视角目睹这条街上异化的成人世界,展现人性的阴暗,并叙写阴暗人性所带来的悲剧结局。
在“香椿树街”的系列小说里,苏童致力于挖掘成长主人公的心理畸变,并在小说中融入神秘的意象元素。如《水鬼》中桥头女孩口中的水鬼,《古巴刀》中象征优秀革命者格瓦拉伟大精神的古巴刀,这些具有神秘性元素的的设置,将小说中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富有张力,实现反叛与回归、罪恶与惩罚的生命轮回。
苏童致力于文本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以宽阔的视角揭示时代转型之下纷繁复杂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现实伦理的反思。《伞》以一把漂亮的红伞为线索讲述少女锦红受到伤害后的精神萎靡;《人民的鱼》通过对鱼头的喜恶变化写出邻居两家人的命运浮沉;《茨菰》以一个农村换亲故事续写了一个关于逃婚的悲剧。精致的雨伞、鲜美的鱼头、香味扑鼻的茨菰烧肉,这些都是普通的生活物象,却能牵出一段难忘的成长记忆。这些聚焦人性的表现,关注了社会现实和道德伦理,传达出复杂的人生百味。
“香椿树街”上的少年对新奇事物有着无限的追逐,迷恋和忧伤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如影随形。《骑兵》中“我”的表弟左林从小对木马十分迷恋,常常宣称长大了要当骑兵。常年累月在木马上骑坐,使他的腿型变成罗圈形。街上的小伙伴们不喜欢跟表弟玩耍,却崇拜胳膊上有老虎刺青的三霸,断了食指的阿荣,练拳击的豁嘴丰收。
书写“香椿树街”颓靡的社会氛围时,苏童一直把目光聚焦在街坊四邻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西瓜船》中行凶者寿来的母亲陈素珍是个爱贪图小便宜的市井细民,因为换瓜一事被卖瓜人福三识破,便回家絮絮叨叨的讲个不停。《灰呢绒鸭舌帽》中老柯年纪轻轻便因为秃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整日戴着父亲留下的那顶鸭舌帽,最后竟因扑救那顶帽子而遭遇车祸身亡。苏童从鸭舌帽、西瓜等一系列物象入手,牵出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折射着复杂的生活变迁和曲折微妙的人情事理,从而表现出香椿树街颓靡社会环境,传达主人公成长的人生况味。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使得我们对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成长主人公的生存困惑反映出一代人的生存困惑。苏童借助独特的“香椿树街”世界,打开心灵世界的窗口,看清人性世界的面目。可以说,他对一条南方老街的执著书写,体现了他的文学特质,代表了他的文学理想,实践了他对成长主题和时代记忆的深度挖掘。
(汇鸿中锦 朱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