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汇鸿中嘉公司设计研发工作纪实
2021年新春伊始,第五届“汇鸿杯”创新设计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逾600家单位和个人报名,参赛作品近700件。由集团领导、江苏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省纺织工程学会领导和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专家等共同组成的评审组经过数轮评选,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其中,由汇鸿中嘉公司嘉越分公司设计师王静提交的作品“都市之风”一举获得银奖,消息传来,中嘉公司上下为之振奋。
一别数年,中嘉公司终于实现了与“汇鸿杯”的第二次“握手”。沉甸甸的奖牌,是中嘉公司多年来坚守主业、坚持设计引领,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永不停步的生动写照。
早在2016年,在首届“汇鸿杯”创新设计大赛上,当时中嘉业务一部(中嘉公司嘉越分公司的前身)的两名外销员严枫和王丽昉,在与诸多专业设计人员和设计院校师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取了银奖和铜奖,成为首届大赛获奖人员中仅有的两名汇鸿集团员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两位完全没有服装设计专业背景的外贸业务人员可以在专业性极强且高手林立的“汇鸿杯”设计大赛上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在首届“汇鸿杯”大赛上获奖的严枫、王丽昉)
事实上,时任中嘉公司总经理的谢榴丹多年前就提出了“人人都当设计师”的口号,在公司内部,尤其是业务部门大力提倡全员设计、全员创新,以设计促业务,推动公司从OEM向ODM转型。当时的业务一部正是这一创新思路的积极践行者。他们以自主研发、设计创新为突破点,逐渐打开了诸多国际品牌的大门,客户结构和产品档次不断攀升,员工的设计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通过自学设计相关知识,以及在和国外客户设计师的一次次沟通和共创中,逐渐从单纯的外贸业务员变成了“外贸+服装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严枫和王丽昉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正是在这一届“汇鸿杯”之后,“人人都当设计师”的理念愈发在中嘉公司深入人心,并传遍集团内外。
中嘉公司在第一届 “汇鸿杯”获得两项大奖之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转向了对持续创新能力的思考。通过对商业模式、人员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中嘉公司找出了原有设计研发工作的三大痛点:
首先,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是以订单为重心,考核指标是即期经营业绩。服装业务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订单生产旺季时业务员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设计研发,而此时往往是下一季产品开发的关键时期。所以,单纯依靠业务员个人能力的创新不具备可持续性;
其次,没有设计专业背景的业务人员,仅通过工作中的积累和碎片化学习,在和客户共创或二次开发方面尚能应付,再向更高层次的原创设计发展时难免会遇到瓶颈;
第三,依赖合作工厂打样的设计研发模式难以保证出样的品质和速度。一流的设计往往因为二流的做工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因为打样时间太长而错过时机。
为此,中嘉公司提出了设计研发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沉下心去做相关基础建设工作,三箭齐发,走上了把“人人都当设计师”的思想从1.0版本向2.0版本推进的道路——向外,招聘专业设计人员与培养设计院校毕业生结合,打造一支与外贸业务高度结合的专业设计团队。向内,对现有外贸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设计能力培训,通过专业训练提升业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加强实体建设,打造垂直一体化的专业高效样品工厂。
这一方案一经落地便迅速开始执行。首届“汇鸿杯”大赛落幕后不久,公司便开始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设计人员,并从2017年起向更多高校提供兼职设计师岗位和在校生实习机会。积极引进外智,改善人才结构,为提高全员素质、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活力提供机制性保障。包括在本届大赛上获得银奖的王静在内,多名设计专业优秀毕业生陆续走进了中嘉。在这里,她们从工厂实地学习各类纺织工艺和生产技能,从纱线开始了解原料知识,并在王丽昉、严枫、黎力等有丰富外贸和设计经验的资深业务人员的带领下,逐渐参与客户的设计工作,通过各种实践锻炼和困难磨练,慢慢地从初出茅庐的学生蜕变为成熟的设计人员。
中嘉公司的全业务链外贸人才培训体系强调四种方式,即:基础知识从手册中学,以学促知;产品知识从生产中学,以学促用;技能知识从培训中学,以学促干;实战能力从团队中学,以学促行。通过这四种模式的持续学习,一大批年青人得到了迅速成长,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源动力。
(第五届“汇鸿杯”大赛银奖获得者王静)
中嘉公司始终将培训视为员工的“第一福利”,每年邀请优秀同行企业、独立设计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走进公司,为业务人员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内容包括流行趋势、时尚把握、服装设计、色彩搭配、样品摄影、工艺制板等。同时,还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新机制,力争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共赢。笔者本人在2018-2020年间,就多次走访了苏州工艺美院、金陵科技学院、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寻求建立培训与合作关系。公司还制定了针对业务人员设计能力的专项培训计划,并于2020年初选派了8名资深业务经理赴苏州工艺美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外贸业务员设计能力脱产培训。培训效果很好,在公司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个项目虽然去年因疫情而暂停,但等疫情结束后必将以提质升级的方式重启。未来公司还计划选派更多的业务骨干赴高水平院校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公司业务人员的设计能力。
(首届设计能力脱产培训班结束后回到公司的汇报会)
为摆脱在样品研发阶段对合作工厂的依赖,真正做到让设计创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嘉公司2019年在原董事长沈婷和原总经理谢榴丹的领导下,整合了业务一部、业务六部和公司全资实体工厂君美针织的优质资源,建立了高标准的毛衫研发中心——时尚针织实验室。此举一方面解决了样品的质量控制问题,另一方面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生产知识、生产工艺、实现创意并实现设计成果转化的场所。本届“汇鸿杯”获奖的王静,正是在这里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的。在汇鸿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时尚针织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嘉公司设计研发的前沿阵地,在市场开拓、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事业部的负责人,正是当初在首届“汇鸿杯”设计大赛上获奖的王丽昉。
(时尚针织实验室)
通过人才引进、内外部培训以及实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中嘉公司不断夯实了设计研发基础。与此同时,中嘉人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前方。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分析、5G通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20年,中嘉公司把数字化建设定位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对3D设计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正是设计研发工作数字化变革的一个起点。以公司业务五部为核心的3D设计应用团队通过一年时间的使用和摸索,已成为国内领先的STYLE 3D设计软件的关键用户。该软件的开发商凌迪科技还专门为中嘉公司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在功能拓展和应用场景上做共创开发。2020年,在第二届汇鸿集团青创大赛上,由中嘉公司和中天公司联合推出并获得一等奖的“天嘉汇通”项目,便是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供应链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
随着设计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加上原本就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中嘉公司已不再满足从OEM向ODM的转变,开始逐渐走上了向OBM迈进的道路。2020年,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嘉公司的ODM战略打开了新思路,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在谢榴丹董事长的领导下,2019年小试牛刀的“汇嘉品集”项目重装上阵。该项目以文创产品市场为突破口,设计引领、品质护航、定位高端,以整合中嘉公司并协助汇鸿集团兄弟公司优质产品打开国内市场为目标,吹响了全面启航的号角。项目旗下的各条产品线当年累计销售近千万元,与包括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院校在内的多家省内外重点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汇嘉品集创艺工场)
无言的浸润清晰了蓝图,历年的奋斗铸造了格局。几年来,中嘉公司在设计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迈出坚实的脚步,与“汇鸿杯”创新设计创新大赛的第二次“握手”正是他们持续奋斗的成果体现。中嘉公司的工作始终以主营业务为核心,以经营成果为导向,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未来,中嘉人要把这样的成果不断向业绩转化,继续开发高端市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升盈利能力。
与许多同时代的中嘉员工一样,在第一届“汇鸿杯”上分获银、铜奖牌的严枫、王丽昉如今已分别任职中嘉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和嘉越分公司副总经理,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这一代员工成熟、稳健、经验丰富,是中嘉公司承上启下的关键一代。而以王静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嘉人也正在加速成长,他们活跃、上进、充满动能,是中嘉公司未来的希望之星。
与“汇鸿杯”的第二次“握手”,如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嘉公司在研发设计上不断超越的创新史,更辉映出汇鸿集团在建设现代供应链领先企业征途中策马扬鞭的奋进史。这一次握手虽然平凡,却弥足珍贵;虽然细微,却意义深广。它体现了传统外贸企业自强不息的追求和愈战愈勇的精神,是江苏高质量发展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外部环境风云变幻、挑战重重,“十四五”规划和新发展阶段我们重任在肩。在新老两代中嘉人的奋斗与追求中,我们正大步向前,携手共进!
(中嘉嘉越分公司获集团2020年总裁奖入围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