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薪火照前路

沿着汉口西路往东,进入陶谷新村。三月的街道寒潮渐渐消去,春归秣陵树。“学人旧书店”和众多店铺一起挤挤挨挨地躲在梧桐树荫交织的光影中,在这条卧虎藏龙的路上并不显眼。然而书香最是致远,逼仄狭长的书店里,站满了埋头于书海的蠹虫。我信手翻到一本名叫《一个女记者的传奇》旧书,虽然封面上蒙了一层薄薄的灰,但它的作者姓名依然引起了我的注意:海伦?福斯特?斯诺。因为“斯诺”这个姓氏太特殊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他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让海外媒体看到了他们的形象与精神,以及中国的未来。经过阅读,我了解到原来《传奇》这本书是海伦的自传,她和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相识相知,并结为夫妻。在读了全书之后,我愈发感到:海伦不仅仅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和助手,她自身也是一位毫不逊色的独立作家,更是时刻与埃德加?斯诺比肩作战的优秀记者。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仿佛翱翔在惊涛骇浪之上的两只海燕,是那么矫健。

海伦和斯诺的头一次合作是编译《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他们认为,研读中国人为自己写的文学作品是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好方法。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中现代反抗精神和同情心的最初证据。”宋庆龄评价《活的中国》时指出:书中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使长期以来被人冷漠地称为神秘不可测的中国人民,能为外界所了解。”海伦在《传奇》一书中回忆起编译《活的中国》的体会时写道:“我在编译工作中顺手拈来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思想。”“一个人只有亲身领教了这种严酷、落后、充满迷信与残暴制度,才能识别共产党人努力从基层改变中国的了不起的进步性。”可以说,两个斯诺通过编译《活的中国》,对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为他们后来为什么一定要冒险访问陕北,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相,撰写《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又名《续西行漫记》》)的思想背景作了铺垫。

“中国共产党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怀着“拿一个外国人脑袋去冒一下险”的心情,踏上了前往“红色中国”旅程。他们兵分两路,斯诺1936年到达了保安,海伦则在1937年到达了延安,一路上他们历经艰险,穿越了重重障碍,各自对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独立而互不干扰的采访。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将采访之前存于心中的那些疑问号,一个个拉直了。他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现了一个深得民心、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政党;第一次知道了苦难的中国还有一支英勇战斗的工农红军。在他的笔下,上至中共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战士,身上都充满了朴素、真诚、乐观的精神,虽然物质非常缺乏,但精神极为饱满。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在那里,他看到:“毛泽东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

所有的预言都来自客观的判断,而判断则源自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为此,他在书中向世界告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和中国人民,才是这个民族的主人,是红色革命强大的主体力量。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力量,折射的是人类历史的精华。他们是这部书中活生生的主角,更是历史的主角,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几个月后,海伦来到延安。当时正值中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很多军队领导人回到延安开会。借此机会她采写了34篇中共重要领导人的“小传”,包括朱德、周恩来、蔡畅、徐向前、叶剑英等,这对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个极大补充,可以让人们更为清晰、丰富地了解苏区整体情况,让我们从这些领袖个人经历的角度理解中国革命,更加形象、具体,更具说服力。

或许是身为女性,相比于《红星照耀中国》,海伦在《红色中国内幕》中更加关注妇女问题。她不仅专门介绍了向警予、蔡畅、刘群先、康克清、丁玲等重要人物的传奇经历,而且对“红色共和国的妇女”的群像和她们的生活状态做了描绘。她认为在苏区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在政府部门、群众组织、各生产部门甚至军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红星像一颗彗星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上空掠过时,当地妇女所受震动最大,她们从沉睡中觉醒,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她们面前。”

在当时国民党当局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斯诺夫妇作为外国记者,不轻信国民党歪曲丑化红军的传言,而是穿越封锁线深入苏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采访真实的情况,换来了他们心中对那时的红色政权最真切的感受;换来了让当时苏区以外被舆论控制阻绝的人们得以解心中之惑的密卷;更换来了如今我们回首那段历史时最有力的佐证。与当时很多介绍中国的书相比,斯诺夫妇所具备的,是准确生动的一手资料,客观理性,不美化也不歪曲,书写的是历史真实,胜过千万字刻板教条的政治宣传,更能让那些生硬编造肆意拼贴的文章无地自容。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总有人以“重估历史”为借口,以“史料钩沉”为幌子,妄图歪曲历史、割裂源流,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有的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涂抹历史人物与事件;有的丑化党的领袖,对英模人物进行“戏说”“恶搞”;还有的对早有定论的汉奸、反动派、卖国贼等搞所谓“重新评价”“历史翻案”等。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来做文章,竭力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所以,我们对待历史虚无主义,脑子要特别清楚,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读史使人明智”。这些泛黄发脆的纸张,似乎没有字画瓷瓶美得那么显而易见,甚至更容易随时间而消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不仅让我重温了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能追溯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引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 “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为什么两位斯诺和中国的友情坚贞不渝?这是因为两位斯诺了解中国的历史,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综观全局,从不迷失方向;因为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能够从实际出发,看到问题的本质。正如海伦在《红色中国内幕》的前言中写道:“看到亿万中国人民起来革命是当今世界最令人寻味的现象。这场革命在国际上具有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在这一历史关头,凡在中国住过的人,必然会感受到这场最强大的人类争取自由的运动在推动历史的进程。对我来说,这次旅行是一次新的发现。我发现了一种新思想,一种新的人,他们在地球上最古老、最停滞不变的文明中举起了薪火,开辟着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总有薪火照前路,我们守望相传的薪火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回首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从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过程中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让我们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中锦锦元分公司 张琳)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