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推进援外工作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一、南通对外援助合作基本情况
南通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作起步较早。1965年国家承担援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乌木戈农具厂,其中垦锄、圆眼斧等三条生产线由南通负责,年生产能力100万把。1968年南通以铁工厂为主,选派相关人员参加施工,1971年投产。从此开启南通承接对外援助工作的历程。1990年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担援建巴巴多斯体育馆,南通建工集团派遣技术工人参加援建工作。1990年以来,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相继承担了联合国第一、第二、第三期援助项目,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评价为执行联合国援助项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自2004年我国援外工作实施改革以来,南通积极鼓励企业抓住机遇,加大投标力度,重攻援外项目。2010年,南通建工中标承接了援塞内加尔坦巴昆达、卢加和科尔达三座地区体育场维修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了南通外经企业自行承接援外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南通具有对外援助项目实施资格的企业10家,占全省一半以上,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前列。南通企业承建的国家援外项目已累计超过30个。2020年,南通三建中标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二期工程(中央广场标段),南通四建中标援加纳霍城医科大学二期项目,中南建筑中标援毛里塔尼亚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扩建和升级改造项目,3个项目中标额共8.56亿元,创历年之最。
二、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援外工作
为帮助企业用好援外资格,积极承揽援外工程,2005年南通在北京组织召开援外恳谈会。2010年7月,为指导企业参加援外项目招投标,促进援外工程取得突破,南通组织召开援外成套项目管理培训与交流会,邀请商务部经济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进行援外政策和业务培训。9月,市政府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举办南通与中央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对接会。当年,南通三建成功中标援也门也中友谊医院和援也门国家大图书馆两个项目。2011年,为全面推进南通与央企联合“走出去”,促进南通对外投资合作事业转型升级,市政府与商务部经济合作局、省商务厅联合举办南通对外援助合作交流会,商务部原援外司、经济合作局领导和全国各地80多家大型外经企业负责人来通参会。“十八大”以来,南通把援外合作作为促进企业“走出去”、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增效提质的重要手段,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援外项目建设。2018年12月,商务部经济合作局艾音芳副局长率工作组来通调研并召开南通地区援外企业座谈会。去年7月,市商务局赴商务部经济合作局,曾花城副局长对南通企业多年来积极参建援外项目给予肯定,希望再接再厉,为加强中非合作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10月,曾花城副局长率队来通开展援外项目调研、座谈,对南通援外工作再次给予高度肯定。
三、推进援外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南通推进对外援助工作将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为主线,突出“增长、转型、合作、责任、品牌”五个关键词,继续扩大规模、加快转型升级、践行互利合作、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促进我国对外援助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强化援外企业政治担当
援外是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党对援外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企业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全力保障援外项目实施。援外企业要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形成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援外规章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党建为引领,成立项目党支部,让党旗在援外项目高高飘扬,推动援外项目又好又快实施。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关系,在实施援外工程、“一带一路”倡议中践行援外使命担当。
——加强援外项目合规指导
援外工程既要符合国家援外各项政策,又要在受援国工作中符合当地法律法规,项目从投标报价到受援国开展项目实施都要符合国际惯例。作为属地主管部门,我们将通过开展援外合作培训、研讨等方式,帮助企业掌握我国对外援助政策、工程保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督促其遵守当地法律风俗,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实施援外项目管理水平,监督企业合规开展援外业务。
——提高援外工程项目质量
援外工程是民心工程,项目质量事关民众安危,事关国家形象和声誉,所以质量是援外工程生命。援外项目实施企业要始终强化质量管理,把质量意识贯穿到援外项目的方方面面,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力求不含糊不马虎,精益求精,力求把援外项目做成精品工程,发扬南通建筑铁军精神,争创境外工程鲁班奖。2019年,南通三建承建的援刚果(金)政府综合办公楼项目荣获国家境外工程鲁班奖。
——强化内功提高项目执行力
援外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的管理特点,施工中往往因为某个或部分工作操作不当影响援外工程的成功实施。南通实施援外项目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我们要充分发挥施工管理能力强的优势,建立严格的援外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施工安全、设备管理、物资采购、员工培训以及奖惩措施等管理制度,规范整个项目的运作,提高项目执行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决定海外项目比国内项目有更大的风险。一是安全风险。在新冠疫情形势下,有些外媒不实报道甚至是抹黑攻击导致非洲一些地方出现反华排华等苗头和动向,企业要密切关注所在国的舆情,做好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护工作。二是物资供应风险。援外项目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除水泥、砂子、石子外)必须在国内采购。按照援外工作程序,工程物资经过商检合格才能出关。在国内装箱、运输、报关这一环节要做到“单货相符”,否则到了受援国清关时就会受影响,甚至有些工程物资会被受援国海关没收。三是受援国雇工风险。在援外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技术力量来自国内,力工基本在受援国招聘。有些国家当地司法存在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劳务纠纷官司频发,中方企业多被强制执行。企业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完善当地用工合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力做好风险的管理、转移、降低工作。
援也门也中友谊医院项目
援塞内加尔坦巴昆达、卢加和科尔达三座地区体育场维修项目
援赞比亚孔子学院项目
援亚美尼亚中文学校项目
援佛得角大学新校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