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力挑重担,在“大考”中树立江苏外贸高质量发展标杆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外贸年度“成绩单”不同凡响。在全球贸易大幅度下滑背景下,身为中国外贸第二大省的江苏勇立潮头,经受住了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考验,在迅速复苏实现正增长后一路稳健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为“十三五”全省外贸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通过既稳住规模,又提升质态,江苏外贸在大考中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市场结构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和韧性。这其中,以全省首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省属企业以及海外投资省属企业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为代表,在厚积薄发中锐意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拓局成长。面临诸多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通过抓重点、创亮点、谋新增长点,完满收官“十三五”,锐意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海关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三五”,集团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81.6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的72.53亿美元增长12.5%;五年间进出口总额有四年保持正增长,其中有三年进出口额超过“十二五”期间的峰值,年均完成16.3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均额14.5亿美元增长12.5%;2020年度进出口额首次超过18亿美元,较“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增长33.8%。
担当作为——
危中寻机 同舟共济
在危中转,向难处攻。是过去一年江苏外贸业的发展主基调。2020年是面临决战决胜、大战大考的特殊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江苏外贸行业身处对接国际市场最前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肩负的压力任务前所未有,而全省上下为稳外贸所激发的信心和汇聚的力量也前所未有。为此,海企集团危中寻机、迎难而上。通过标杆位移、稳进远行、愈战愈勇。
小汪(化名)是海企国际东南亚服装基地的外派管理骨干,2020年春节前,他就和20多名同事一道坚守在工厂一线,这一“守”就是一年。东南亚疫情蔓延,小汪也曾有机会回到国内,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守。“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是长远举措,现在刚刚站稳脚跟,此时离开就意味着放弃,只有守住才有希望。”小汪这样解释他留下来的原因。一年里,小汪和他的同事们克服原料供应不足、工厂招工困难等重重不利因素,适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化工作时间,保证了东南亚生产基地的稳健运行。
这是小汪和他的同事们的战疫记录,也是整个集团外贸各条战线全面抗疫的缩影。面对疫情“大考”,集团上下各成员企业协调联动,围绕“打好两场战役,履行使命担当”,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迎来25载华诞之际,集团控股的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中欧班列“大家庭”喜迎新成员;高端商品进口供应链加速布局,有色金属规模稳居国内前列,集团投资板块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实现规模利润同步增长、量质并举;钟山公司牵头搭建苏港产融合作绿色通道,苏港产业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年初,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出发,江苏建立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协调机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充分发挥海外网点渠道多、医疗器械进口资质全、医学技术专业经营团队强的三大优势,与境内外企业及全体海企人联手联动,率先投身紧缺物资采购和捐赠行动,紧急采购调度医院急需的重症救治设备。疫情期间,集团累计采购紧缺医疗物资总金额近1000万元人民币,此外还向湖北地区捐赠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7000(套/副)。
一年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意更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集团各大板块开足马力,奋力拼抢“失去的时间”。在“关键领域”勇往直前,成绩颇丰。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26亿美元,同比增长5.16%;营业收入超150亿元,达到154亿元,同比上升23%,创历史新高。通过紧抓扩大内需带来的战略机遇,紧跟客户需求调整步伐,产业结构重点向国内及江苏所缺的工业原材料、优质食品、能源产品和产业提档升级所需的设备装备集中,进口产品品种更优,附加值更高。国内有色金属等紧缺物资进口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资源类、能源类大宗商品的进口优势板块,全年铬矿进口量位居省内第一,锰矿和钒系产品进口总量保持全国前列。食品板块克服疫情影响,布局全球化供应链渠道战略,年肉类食品进口规模稳定在4万吨以上,高端牛肉进口总量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直以来,位居长江两岸海企仓储与丽天码头两家化工仓储码头成为集团安全生产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一方面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织密“分区责任网、隐患排查网、整改闭环网”,不断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年创新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着力落实绿色环保新发展理念,践行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丽天码头承建的江阴水上洗舱站项目顺利通过洗舱调试运行验收,正式运行后将进一步提升长江中下游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能力,为长江大保护再添屏障。
谋篇布局——
内外联动 深度融合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江苏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2020年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0840.4亿元,增长1.9%。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活跃度正在不断增加。围绕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蓝图,以海企集团为代表的外贸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内外联动,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营国际物流通道,省班列公司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全省高水平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通道、形成新支撑。由该集团控股的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正式成立,通过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班列业务新模式。与中铁集装箱公司、中铁上海局集团、京东物流、荷兰GVT物流集团、德国铁路货运、俄罗斯铁路等国内外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开展高频度业务交流对接,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储备资源。
据统计,2020年全省欧亚班列开行1395列,全面超额完成省交通运输厅年初制定的1000列目标,重载率保持100%。班列回程去程比由2019年的37.40%提升至41.16%,中欧方向已达62.98%,境外通达性持续优化。未来,省班列公司将依托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搭建贸易促进平台,加速全球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江苏聚集运用和转化,多渠道搭建班列进口商品展示、体验、销售中心,延伸中欧班列商品物流供应链。
内外联动所激发的江苏外贸新动能还不止于此。依托既有国际贸易、海外机构和人才优势,集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四东”战略,不断提高“走出去”的整体竞争力。东南亚服装基地多措并举落实防疫抗疫措施,保证订单生产持续稳定,4家服装生产企业总产能达1300万件。东非板块重点打造坦桑尼亚农工贸产业园区,为当地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为超过2000人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东欧白俄罗斯代表处加速筹建,双方经贸沟通交流进一步加深,运贸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木材等大宗物资回城比例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集团坚持“建工厂”与“建市场”、建境外园区与建物流基地、产能输出与模式输出相结合,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成套工程项目上深耕多年,围绕氯碱、烧碱、水泥、水电产品链、技术链的核心系统拓展,从各个子系统向整厂承包延伸,为客户提供项目咨询、工程设计、系统安装、运营管理、投资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在阿曼、印度、乌兹别克、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全年出运、安装或投运项目5个、新签项目4个。布局海外产业园区。在坦桑尼亚打造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2016年已建成江苏省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2017年建成我国首批10家国家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在东欧市场,集团依托白俄罗斯资源建立了境外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白俄优质牛肉顺利通过三级准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坚持把助力江苏经济与融入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经济发展需要,是集团自成立之日起的发展定位。经过多年深耕细作,集团已完成了在长江岸线的战略布局,助力江海联动。目前在长江南北两岸共拥有53万立方米仓储库容和两个5万吨级对外开放码头,并充分发挥在仓储物流方面的管理经验,持续加大管理输出力度,一批成熟能干的经营骨干在南通洋口港、大丰辉煌液化品罐区、连云港港口集团等码头库区发光发热。
厚积薄发——
党建引领 逐浪前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过去这一年,从抗疫大战到“六稳”“六保”,从以保促稳到以稳促进,全省上下用实干奋斗谱写下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这其中党建工作在各行业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旗帜堡垒作用,点燃了动力强劲的“红色引擎”。以外贸领域为例,海企集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委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切实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推动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在选配集团党委管理的中层干部工作中,以事择人、以岗择人,不搞“戴帽子”选拔,不“内定人选”,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基层干部职工意见,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统筹各年龄段干部使用。继“红色夜校”之后,“先锋论坛”、“党建课堂”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平台相继建立,成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堡垒和主要阵地,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促进党建引领和业务发展相融合的成功经验。党建平台的内涵也不再局限于党内组织生活、教育宣贯,而是进一步向政策法规、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延伸,努力打造成为员工提升素质、磨练本领的实践基地。集团开展“对标找差,持续提升”创建活动,组织生产企业现场观摩、互学互比。党员干部通过党建平台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找差距、谈感受、理思路、谋发展,在努力克服疫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产业经营的逆势增长。
万里之船,不离罗盘;翻山越岭,导航先行。展望“十四五”,江苏外贸业已擎画全新蓝图,集团也将以绘出以主业提质增效为“主轴”、信息化和协同化为“引擎”、管党治党引领发展等为“驱动”的未来五年发展路径。未来,通过班列平台加快境外揽货体系建设,推进班列与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发展,海企集团将构筑起运贸一体化新格局,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依托大数据应用等手段,精准把脉内需市场,推动优质产品扩大内销、拓展进口分销,优化提升从海外进口到国内贸易的产业链、价值链,加速优势培育及转化,蓄势待发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