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
在新冠疫情下,由于实体零售端和供应链中间环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对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和贸易商而言,加强直接面向零售消费者的营销渠道显得空前重要。为了提升良好的客户体验并保持客户黏性,必须以创新方式提高为客户服务水平,改变以往向消费者营销商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传统方式,因此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显得更加迫切。
疫情期间,各国政府强制规定的社交隔离推动了全球电商零售业务的爆发式发展。根据美国统计局数据,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电商销售额估计同比增长44.5%(误差±1.9%),环比增长37%(误差±1.2%)。考虑到以上增速是在同期总零售额下降3.6%(±0.5%)情况下创造的,这些数据就更加引人注目。虽然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动力促使消费者改变原有习惯,将采购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尽管随着后疫情时代形势的正常化,一些消费者将恢复原有习惯,但消费者的线上消费支出规模、改变自己习惯的程度以及依赖线上销售的人群数量都会与病毒流行时长保持正相关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新冠病毒的流行永久改变了消费者的部分选择和行为,甚至永久改变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这种转变在供应链网络中造成了结构性变化,这也影响了业务流程。可以预见,这些新变化将在未来数年内在整个行业中产生永久化影响。
一、异质化需求
不论是B2B业务还是B2C业务,如何在订单规模有限的前提下降低单位成本是卖家长期的追求,这种需求在B2C业务中更加迫切。利用线上电商平台能否进一步降低成本?使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答案是肯定的。
众所周知,通过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增加供应链信息流的透明度和传播速度,以此来提升供应链相关环节的反应速度、减少不确定性和减少信息传递限制导致的错误和偏差,从而达到减少时间成本、物料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在内各类成本的目的。而在面对消费者的供应链或B2C业务中,消费者的因素应该被更多地考虑,有效满足消费者零碎化、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有些许启发意义。疫情期间,许多人被迫宅在家,“万物皆可外卖”。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增外卖相关企业超过38万家,同比增长1364%。同时,美团2020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疫情之下美团营收247.2亿元,同比增长8.9%,超过市场预期;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152.4%。通过线上外卖平台,入驻商家从规模经济中获益。一方面,单位成本下降。外卖平台使卖家面对更大规模的客户市场,同一道菜被订购的概率和数量大幅增加,因此餐厅可以大批量购买同样的食材,以此在和供应商谈判时更有优势。因为数量提高,烹饪好的菜肴因过期而浪费的可能性也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制作工艺熟练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提升,部分热销产品可以使用中央厨房模式进行生产、配送,以批量生产代替人工小规模手工制作,进一步实现了品质标准化。
二、智能化制造
在服装制造行业也存在类似的中央厨房模式。在餐饮行业,中央厨房成为了众多餐饮店的共享厨房。而在服装行业,一家工厂也可以成为众多服装企业的智能化共享工厂。近期,阿里巴巴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工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打通销售端和生产端,做到按需生产和快速交付,擅长承接小单和急单,成为了中小商家的智慧共享工厂,马云将此描述为“以前一个村子的女孩穿同一件衣服叫流行,现在每个女孩要求与众不同才叫时尚。以前一个流水线每天能生产5000件一样的衣服,现在希望实现同一流水线上生产5000款样式不一样的衣服。”
阿里巴巴将掌握的巨量消费需求数据通过数字技术直接反馈于生产端,实现了上游制造对下游需求的迅速响应,缩短了产业链环节,推动了“用户直连制造”(C2M)模式在行业内更大规模的应用。虽然目前此模式只适用于小部分款式、面料、类型的产品,而且起订量仍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但仍然是对传统“以产定销”模式向“以销定产”模式的技术和模式进步。
三、中间商快速响应
从供应链中间商的角度来看,传统模式下对业务中众多环节的实时状况都缺少及时了解和有效控制,包括工厂生产进度、物流运输情况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等。虽然运用各类数字技术可以提高对不确定性预测的精准度,但是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差错,总是处于被动反应的状态。要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同步快速响应,就必须要减少不同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各方能够共享信息并管理整个运输和物流流程网络。因此真正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商平台,而是一个集成了管理订单、库存、生产、运输等一体化管理的完整系统。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一直被不断地使用到供应网络的改造升级之中。而今,这种自动化、信息化的优化已经能将处于供应链末游的普通消费者纳入到快速响应的供应网络之中,使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成为可能。整个供应链系统各层级、环节能够利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在与上下游更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以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同步应对订单、物流等等变化,减少信息和决策的滞后,高效完成系统中各流程的微调,从而在后疫情时代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良好的采购体验。
(中锦公司 李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