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同抗疫
2020年的春节本应是阖家欢乐的时节,全体中国人民却迎来了一场关乎生命的考验。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你我他都在抗击疫情的故事里,这里面也包括了我的父亲和我自己。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他的抗疫故事早早领先于我开始。春节前夕,他明锐察觉到疫情刚起,便积极和家族长辈沟通,在家庭微信群里发出倡议: 建议特殊时期取消拜年和聚会等活动,通过网络拜年,礼到情到人安全,得到了亲人们的响应和支持。
正月初四,全市社区陆续开始设立卡点,父亲立马带动身边的退休老党员加入到了抗疫志愿者行列。他每天早晚高峰都坚持上岗执勤,义务承担社区防控工作: 检查居民出入证,测量体温;查看过往车辆的健康码,进行登记。他不仅担任小区执勤的“守门员”,而且还是义务监督员,每天将最新信息与社区主任和片警汇报交流。
父亲让我帮他准备好一次性雨衣、口罩、手套等物品,甚至连社区提供的矿泉水都不肯喝一口。他解释:“现在防护物资紧缺,基层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都处在高危环境下,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我们自己能准备的就自己准备,不给他们添麻烦。”
看到江苏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新闻,他备受鼓舞,“我们的医疗队去前方抗疫,我也要为守好后方尽一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闲暇之余,他以笔为剑,以心助战,创作了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送瘟神》。这幅作品两尺见方,共书写300余字。看得出我父亲是怀着绝对的赤诚之心完成的。这副作品由社区选送,还登上了“学习强国”APP。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笑称他是“老张家登上“学习强国”第一人”。
相比于我老爸,我的抗疫历程则要晚开始很多。疫情初期,除了在公司带领下捐款两次,便是响应国家号召足不出户窝在家里做凉皮、烤蛋糕。那时候除了通过新闻了解疫情,在心里为湖北加油,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2月底,疫情有所缓解,国家决定全面复工复产。3月1日公司征集志愿者,我终于觉得自己用武之地了,毫不犹豫报了名。复工初期,集团考虑在当时情况4楼食堂不适合开展聚集性就餐,于是通知各子公司组织志愿者集中领每日午餐,再发放到员工手上。我作为志愿者的一份子,被分在了就餐支持组,负责汇鸿大厦20楼所有盒饭的认领和发放。
每天中午12点,我们推着小车来到四楼为员工领午餐。刚开始的一两天,业务不太熟练,生怕数量有错,得反复确认盒饭数量,导致盒饭发放时间有些晚,有些同事反映盒饭凉了吃得胃疼。于是我们在负责人王琥的带领下,积极想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早上7点,周光晨主任早早就在就餐组群内发放公司每日就餐名单,王琥立刻表示收到并核实各楼层的就餐人数。同时各楼层负责人自行划分该楼层内各办公室的用餐人数。中午11点55分,就餐组成员身着红背心,别着党徽整齐报到。首先安排6个人作为“先遣队”,用3个大箱子把所有中锦公司的盒饭从食堂窗口一次性领回。然后拉到“根据地”——小卖部门口的桌子上按照楼层分发。每领走一楼层都要签单确认。各楼层负责人拿到盒饭后马不停蹄地上楼并拿出早就划分好的各办公室就餐人数,迅速把盒饭发放到每个人手上。所有流程15分钟内走完,确保每个同事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有时同事开会或者外出办事,不能按时吃上饭,我们就把盒饭码在茶水间开水炉子上保温,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延长午餐的温度。
3月中旬,为保障后援用血补给充足,落实国企责任和使命担当,中锦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一声令下,我和另外34名同事报名献血。在这次献血活动中,我有幸成为被服务者,领略了志愿者的风采。献血活动于3月17日上午10点半在一楼大厅开始。来到大厅便看到了众多身穿红背心的志愿者,他们站在不同的地点,有的引导献血者填写基本信息,有的引导献血者进行身体检查,有的引导献血者分流到各采血车上,还有的在现场对此次献血活动进行追踪报道。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很快完成了信息采集和初筛,来到采血车上开始正式献血。
献血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很不好意思地跟采血小姐姐说:“我的血管特别细,血出得特别慢。别人出400ml我这里可能才能挤出200ml。”采血小姐姐开导我说:“没事没事!这不着急。看样子您也不是第一次献血了,挺有经验呀!”小姐姐温柔的话语让我渐渐平静,她让我缓慢握拳张开,以此往复,我也逐渐放松心情。期间聊天,得知他们已经连续7天工作没有休息,但他们却干劲十足。因为一个月来疫情原因无偿献血人数锐减,血库血量告急,临床供血紧张。现在各大企业响应号召来组织员工献血,每一袋血浆都可以救死扶伤,每一个献血者都带来一份希望,他们不能辜负这份重托,一定要把献血者的爱全力传递下去。
献血完成后,我不仅收到了献血证,还意外获得了一份感谢状,感谢状上写着: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期间,您在“抗击疫情,为爱逆行”活动中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彰显大爱。感谢您的热血奉献,为病患带来生的希望,为平安南京做出突出贡献!
这份感谢状让我此次无偿献血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此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很渺小,疫情面前毫无技能,无法为国家人民做点什么。而这份感谢状却肯定了我:即使最微小的一点贡献,也是微光也是热量,我也成为了千万热血逆行者其中一员!
逆行,不仅是一个人倾尽全力,更需要所有人力尽所能。凡人善举如同微光。这微光,是那个84岁高龄却义无反顾逆行去武汉抗击疫情的人;这微光,是那个接受媒体采访硬核发言“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人;这微光,是那个载着5吨蔬菜只身赶往火神山替村民免费送菜的人;这微光,是那个报名参加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人, 是那个把抵工钱的口罩全部捐出去的人,是那个每天为医生做一千多份盒饭的人,也是那个推着患者在途中停下温柔共赏夕阳的人……
疫情当下,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此时此刻,全国人民都已点亮心中的光,即使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微光成炬终破阴霾,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我们避免不了灾难,我们却能做好自己。我们预知不了未来,我们却清晰知道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让我们致敬这些凡人善举, 此刻你我就站在期间,将中国精神在战役中书写,传承到今后的工作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有你我在,中国一定能赢!
(中锦公司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