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带一路”国别近期风险

本期报告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监测,从监测内容上看:

  1. 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地区,主要监测到,俄罗斯超四分之一民众已群体免疫,管制逐步放松;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上半年失业率达13.2%;吉尔吉斯斯坦获得多家国际组织资金援助;埃士信下调塔吉克斯坦短期主权信用风险;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蒙古2020年上半年预算赤字扩大;

  2. 东南亚地区,主要监测到,马来西亚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菲律宾财政支出增长较快;泰国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新加坡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下跌;

  3. 南亚地区,主要监测到,连日暴雨使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水位猛涨,导致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多国受灾严重;孟加拉国或将取消90%的燃煤电厂新建计划;印度意图全面抵制中国高科技产品和服务;

  4. 中东欧地区,主要监测到,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执政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罗马尼亚疫情反弹,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塞尔维亚区域安全风险上升;北马其顿政治碎片化加剧;波兰总统杜达连任加剧波兰与欧盟冲突;白俄罗斯大选在即,反对派爆发大规模和平抗议活动;乌克兰降息周期或将结束,以维持合理通胀水平;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发生边境冲突,地区局势紧张;

  5. 西亚北非地区,监测显示,新财年埃及经济有望保持正增长;巴林政府推出第三季度经济救助计划;标普下调科威特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沙特今年前五个月出口规模萎缩;伊朗原油对外出口额大幅减少。


01

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地区




监测显示,俄罗斯超四分之一民众已群体免疫,俄管制逐步放松;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上半年失业率达13.2%;吉尔吉斯斯坦获得多家国际组织资金援助;埃士信下调塔吉克斯坦短期主权信用风险;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蒙古2020年上半年预算赤字扩大


(一)俄罗斯

超四分之一俄罗斯民众已群体免疫,管制逐步放松。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数据显示,俄全国新冠病毒群体免疫水平达到26%。根据检测结果,六岁以下儿童群体免疫水平最高,在受检测者中体内存在新冠肺炎抗体的比重高达42%,7-13岁儿童中该比重达到38%。俄罗斯群体免疫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抗体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会再次感染等尚不清晰。鉴于俄罗斯群体免疫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7月15日起俄罗斯逐步恢复国际航班,莫斯科、圣彼得堡、顿河畔罗斯托夫、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六城国际机场复开。可恢复航班的国家包括中国、蒙古、越南、斯里兰卡和欧洲部分国家等。截至目前,欧盟边境尚未对俄罗斯公民开放。此外,7月15日起进入俄罗斯的外国公民不再需要进行14日隔离,而仅需要提供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报告。此外,2020年7月4日,俄罗斯联邦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宪法修正案的正式通过意味着普京在2024年总统任期结束后可继续参选,最长可实现超长期执政至2036年。另外,俄罗斯将发行国债以缓解财政赤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俄罗斯财政赤字预计将达5万亿卢布。为缓解赤字状况,俄财政部计划通过发行国债以消除赤字,第三季度俄或将再发行1万亿卢布联邦债券。


(二)哈萨克斯坦

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受财政和准财政刺激措施影响,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2020年6月,哈萨克斯坦通胀率同比上升7%,食品价格上涨11.1%,成为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为控制通胀率不要过快上涨,哈政府通过丰富市场供给、完善供应链、打击投机活动等手段来降低进口依赖。预计2020年下半年,通胀率或将继续上升,全年通胀目标区间为8%-8.5%,高于哈央行最初设定的6%的目标。此外,哈企业因疫情影响受损严重,哈贫困率或将升至12.7%。自7月5日零时起,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一轮隔离限制措施,成为全球首个因新冠肺炎疫情二度采取隔离措施的国家。疫情及隔离措施对低收入阶层打击较大,预计2020年哈贫困人口将增加80万人,贫困率或将从8.3%升至12.7%。


(三)乌兹别克斯坦

2020年上半年失业率达13.2%。2020年上半年,乌失业率达13.2%,较2019年同期增加4.1%。隔离管控措施对乌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国有企业、个体经营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均出现下滑。为此,乌政府向约60万失业人员提供救助,提供培训机会、发放失业救济金。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继续深化银行改革。根据乌2020-2025年银行体系改革战略,乌兹别克斯坦将进一步推进国有银行转型,扩大私有化程度,逐步将私人银行所持资产份额由15%提高到6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防止不良贷款率上升,乌或将通过贷款重组、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保持偿债能力、降低信贷风险。


(四)吉尔吉斯斯坦

获得多家国际组织资金援助。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向国际组织寻求帮助。目前,吉尔吉斯斯坦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6.27亿美元资金支持协议,其中3.21亿美元已到账,剩余3.06亿美元尚在支付当中。2020年7月,世界银行为支持吉抗击疫情,将向吉提供1.21亿美元,其中一半为无偿援助,一半为优惠贷款,用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构建社会保障和紧急状态应急系统等。此外,伊斯兰开发银行向吉提供1500万美元贷款,期限为25年,年利率1.5%,宽限期7年,用以支持吉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五)塔吉克斯坦

埃士信下调塔吉克斯坦短期主权信用风险。7月,埃士信(IHS Markit)将塔吉克斯坦短期主权风险下调两级,降至55级(B+)。调低评级主要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塔吉克斯坦侨汇收入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使塔原本脆弱的银行系统产生压力。此外,由于侨汇收入下降还会导致塔经常账户赤字扩大,短期内债务激增,致使现有储备不足以覆盖债务,短期主权信用风险上升的可能。然而,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以及国际能源价格回升,中长期内塔主权信用风险发生恶化的风险较小。


(六)土库曼斯坦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2020年7月22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成员国一致同意授予土库曼斯坦世贸组织观察员国地位,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该组织第25个观察员国。成为观察员国将有助于推动土库曼斯坦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为进一步开展多边合作,密切国际贸易联系、吸引外国投资,土库曼斯坦制定《2020年至2025年对外经济活动发展规划》,并于2020年4月围绕该计划召开2020年行动计划落实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动土库曼斯坦与国际组织、全球经济和金融机构间合作。


(七)蒙古

2020年上半年预算赤字扩大。2020年上半年,蒙古预算赤字达2.2万亿图格里克(约合54.3亿人民币)。其中,蒙古预算收入及援助款总计4.4万亿图格里克(约108.6亿人民币),预算总支出和贷款达6.3万亿图格里克(约合155.6亿人民币)。税收收入下降成为预算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所得税、其他税收和费用、社会保险、增值税、特别税、海外收入等多项均出现下滑。此外,流动开支、资本支出上涨也成为预算支出增长的原因。



02

东南亚地区




监测显示,马来西亚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菲律宾财政支出增长较快;泰国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新加坡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下跌。



(一)马来西亚

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根据马来西亚旅游部公布的数据,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来西亚旅游业截至2020年6月预计亏损450亿马币,外国游客数量剧减75%。马来西亚国内旅游业及住宿、交通、购物、饮食和活动举行等相关领域都深受疫情影响。外国游客2020年1月至3月在马来西亚消费125亿马币,比去年同期的214亿马币下降41.5%。旅游业从业人员大量失业导致失业率升高,仅2020年5月,马来西亚失业率增至5.3%,超过82万人失业。预计疫情得到控制后,就业情况才会改善。


(二)菲律宾

财政支出增长较快。根据菲律宾预算管理部(DBM)公布的数据,2020年1月至5月,菲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为1.7万亿比索,同比增长26.6%。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为国有企业提供新冠疫情补贴和向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等。但受新冠疫情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今年1至5月菲政府基础设施支出同比下降12.2%,共计2352亿比索。随着疫情放缓,菲将加快推进基建项目建设。此外,2020年1至6月菲投资署批准的项目总额6453亿比索,同比增长112%,主要投资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5308亿比索)和交通运输业(867亿比索),项目总计96个,预计将创造27082个新工作岗位。


(三)泰国

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根据泰国商业部商贸政策和战略办公室发布的通货膨胀数据,2020年6月泰国通胀率同比下滑1.6%,2020年上半年泰国通胀率同比下降1.1%。导致通胀率持续下滑的原因主要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包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抗疫政策,如下调水电费,以及农产品价格下滑和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泰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预计实际GDP增速可能下降至-5.3%。


(四)新加坡

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下跌。根据惠誉(Fitch)发布的报告,新加坡2020年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为12.9%,与2019年的17.3%相比盈余明显收窄,接近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水平。报告指出盈余下跌部分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造成新加坡货品贸易顺差较小,货品贸易顺差一般对经常项目带来较大贡献。尽管供应链冲击加剧可能导致进口价格上涨,但新加坡进口量跌幅较小。预计2020年全年新加坡出口和进口将分别萎缩10%和8.5%。



03

南亚地区



监测显示,连日暴雨使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水位猛涨,导致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多国受灾严重;因煤炭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以及对燃煤电厂的补贴费用高昂,孟加拉国或将取消90%的燃煤电厂新建计划;印度拟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抓手,意图全面抵制中国高科技产品和服务。


(一)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

南亚多国遭遇严重洪灾。6月以来,南亚连日的暴雨使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境内称为雅鲁藏布江)、恒河水位猛涨,导致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多国受灾严重。目前,洪水已覆盖孟加拉国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超过百万人受到影响,或将是该国10年来最严重洪灾;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和邻国尼泊尔已有近400万人因洪灾而流离失所,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89人,数十人失踪。7月以来,为帮助受灾国家渡过难关,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已向孟加拉国紧急拨款520万美元,同时做好了向尼泊尔提供额外援助的准备。


(二)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或将大规模取消燃煤电厂新建计划。7月底,孟加拉国电力、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纳斯鲁尔·哈米德表示,因煤炭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以及对燃煤电厂的补贴费用高昂,孟政府正在重新审视29个燃煤电厂的新建计划。他表示,孟目前决定保留正在建设中的拉姆帕尔(Rampal)、马塔巴里(Matarbari)和帕亚拉(Payra)三座燃煤电厂,剩余26座燃煤电厂的建设需重新考虑。目前,中国企业在孟的EPC和股权投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此项取消计划将对中国企业在孟潜在业务造成极大影响,未能进入调试阶段的燃煤电厂股权投资也将遭受严重损失。从长期来看,取消燃煤电厂新建计划将极大地推动孟摆脱对煤电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优化能源结构。


(三)印度

印度意图全面抵制中国高科技产品。6月29日,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发布公告,以“有损印度的主权和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封禁包括抖音、微信、快手在内的59款中国公司或者中国人在海外注册的公司所开发移动应用(APP),主要涉及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此次封禁决定将影响印度大约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机用户,是对中印两国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领域合作的一次直接打击。从长远来看,以禁止“中国APP”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举动不利于印度打造自力更生的经济体系,也不利于其本土市场的健康发展。



04

中东欧地区



监测显示,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执政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罗马尼亚疫情反弹,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塞尔维亚区域安全风险上升;北马其顿政治碎片化加剧;波兰总统杜达连任加剧波兰与欧盟冲突;白俄罗斯大选在即,反对派爆发大规模和平抗议活动;乌克兰降息周期或将结束,以维持合理通胀水平;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发生边境冲突,地区局势紧张。


(一)克罗地亚

民主联盟执政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2020年7月5日,克罗地亚举行议会选举,民主联盟获得66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自独立以来,民主联盟一直主导克罗地亚政局,其本届议会席位较上届议会增加5席,进一步加强了对议会的影响。尽管民主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选举结果显示克罗地亚政治碎片化日益严重。民主联盟过去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但在总理普兰科维奇的领导下,该党保守主义倾向日益严重,这一转变导致党内部分右翼党员脱离民主联盟转而加入祖国运动党,使得祖国运动党成为议会第三大党。此外,新政府出台执政规划,增加居民收入以降低税收负担。2020年7月23日,新政府出台执政规划,重点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降低税收负担。


(二)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疫情反弹,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罗马尼亚疫情从6月中旬开始反弹,7月加剧,截至2020年7月31日,累积确诊病例突破5万例,连续10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千例,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中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疗质量较低,每千人拥有医生和护士数量分别为3人和7人,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可预防死亡率和可治疗死亡率在欧盟27个国家中分别排名第24位和27位。罗马尼亚卫生专家警告,如果新增病例持续激增,医疗体系将不堪重负。8月1日起罗马尼亚疫情防控措施升级。7月7日,欧盟委员会预测2020年罗马尼亚经济将收缩6%,疫情反弹或将延缓罗马尼亚经济复苏步伐,加剧其经济衰退。


(三)塞尔维亚

区域安全风险上升。鉴于塞尔维亚疫情反弹,2020年7月7日,武契奇总统颁布宵禁令,此举引发民众不满,7月8日,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骚乱。自2018年底以来针对前进党联盟的游行示威不断,2019年4月塞尔维亚爆发了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前进党联盟连续执政将加剧其与反对党的矛盾,同时疫情使得社会局势更加复杂,区域安全风险上升。


(四)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政治碎片化加剧。2020年7月15日,北马其顿举行议会选举,社会民主联盟和“贝萨”运动组成的政党联盟赢得35.89%的选票,在议会中获得46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由于更改国名在国内引发较大争议,社会民主联盟的支持率下滑,议会席位较上届议会减少8席,仅比最大反对党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的议会席位多2席。同时,民主一体化联盟和阿尔巴尼亚联盟等小型政党快速崛起,所获议会席位大幅增加。政治碎片化加剧政府组阁难度,同时反对党将对欧盟谈判施加更加影响,北马其顿加入欧盟将会面临更多分歧和挑战。


(五)波兰

杜达连任加剧波兰与欧盟冲突。2020年7月12日,波兰现任总统杜达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胜出,获得连任。法律与公正党的支持是杜达连任的重要原因。2015年杜达作为法律与公正党的候选人击败时任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就任波兰总统。在上一任期中,杜达总统积极支持法律与公正党的改革,在难民分摊、司法改革和媒体管制等议题上与欧盟多次发生冲突。本次选举前杜达总统依然坚持法律与公正党的基本理念,不考虑欧盟的反对意见。预计杜达总统连任后将继续在司法改革和限制媒体自由等方面与欧盟再次发生冲突。同时,波兰偏离“欧洲化”道路,在国内事务上违背欧盟价值观将进一步加剧波兰与欧盟的矛盾。


(六)白俄罗斯

反对派爆发大规模和平抗议活动。7月24日,白俄罗斯选举委员会否决了反对派巴巴里卡和萨卡巴拉的总统竞选资格,引发反对派的大规模和平抗议活动。巴巴里卡和萨卡巴拉是反对现任总统卢卡申科长期执政的主要领袖。由于卢卡申科长期执政,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漠视,加之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引起了白俄罗斯民众的普遍不满和反对派的强烈反对。此前,卢卡申科还下令逮捕了超过300名抗议者。卢卡申科公开表示,要以一切合法手段平息国内动荡、捍卫国家安全,并驳斥了西方对他粗暴对待政治反对派的批评。卢卡申科对反对派候选人和抗议采取强硬态度可能会继续恶化白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


(七)乌克兰

新任央行行长上任,降息周期或将结束。7月16日,舍甫琴科被任命为新一届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7月23日,乌克兰央行维持6%的基准利率不变。舍甫琴科声称,通过保持利率不变,以遏制可能在下半年经济复苏中出现的通货膨胀。此前,乌克兰处于降息周期:2019年乌克兰央行五次下调基准利率;2020年以来,基准利率已连续四次下调,共下调7.5个百分点至6%,为2014年以来最低利率水平。前任央行行长亚基夫·斯莫利于7月3日辞职,并透露其辞职原因与政府一再要求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预计下半年乌克兰将维持这一较低的利率水平,一方面刺激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维持合理的通货膨胀水平。


(八)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发生边境冲突。7月12日至15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军队在亚美尼亚东北部塔乌兹省与阿塞拜疆西北部图瓦兹市之间的边界附近发生武装冲突。冲突发生后,双方均指责对方首先挑起事端:阿方声称亚方动用火炮袭击本国军队阵地,而亚方则指责是阿方企图发动袭击的行为导致了边境局势的恶化。截至7月28日,双方边境局势趋于平稳,阿塞拜疆已确认12名军人死亡,亚美尼亚已确认6人死亡,10人受伤。这是近几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中较严重的事件之一,尽管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冲突加剧了本就紧张的双边外交和军事关系。



05

西亚北非地区




监测显示,新财年埃及经济有望保持正增长;巴林政府推出第三季度经济救助计划;标普下调科威特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沙特今年前五个月出口规模萎缩;伊朗原油对外出口额大幅减少。


(一)埃及

新财年埃及经济有望保持正增长。根据路透社对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从7月开始的2020/2021财年埃及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1%,低于此前类似调查得出的3.5%。由于旅游业的改善、侨汇增加和新发现的天然气田,埃及经济在过去三年有所恢复。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影响(包括旅游业收入、侨汇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造成了经济损失,经济学家们已经下调了增长预期。这仍然使埃及有望成为本财政年度该地区仅有的经济正增长国家之一。


(二)巴林

巴林政府推出第三季度经济救助计划。由于疫情还在持续,巴政府推出第三季度经济救助计划,包括:1、支付受雇于私营企业的本国公民50%的工资;2、免除本国公民主要居所不超过去年同期的水电费;3、政府劳动基金(TAMKEEN)继续对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经济行业提供支持。据不完全估算,此次救助计划的薪资补贴将花费7000万巴第(折合1.86亿美元),水电费补贴将花费1200-1500万巴第(折合3200-4000万美元)。


(三)科威特

标普下调科威特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7月17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科威特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重申其主权评级为“AA-”。标普认为,考虑新冠疫情冲击,国际油价暴跌,以及执行欧佩克最新减产协议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0-21年科威特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从10%上升至40%左右,而作为该国主要流动性缓冲的一般储备基金不足以填补该赤字,加之替代性融资安排尚未到位,因此将其前景下调至负面。


(四)沙特

今年前五个月沙特出口规模萎缩。在新冠疫情和3月石油价格战的影响下,2020年前五个月沙特的石油收入降至1978.2亿里亚尔(约合527.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317.9亿里亚尔,同比减少40.38%,其中5月和4月降幅分别高达66.1%和65.4%。同期沙特石油(原油和相关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0.4%至创纪录的13亿桶。这一增长主要由2020年4月创纪录的出口增长量驱动,该月出口量同比增长32.26%至3.4亿桶或1133.5万桶/日。同期沙特平均石油出口量从去年同期的853.9万桶/日升至857.4万桶/日。沙特非石油商品出口额在2020年前五个月同比萎缩23.15%,为736.4亿里亚尔,而去年同期为958.3亿里亚尔。2020年前五个月沙特石油和非石油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36.5%,为2714.6亿里亚尔,而去年同期为4276.3亿里亚尔。同期沙特贸易顺差总计747.4亿里亚尔,比去年同期的1962.9亿里亚尔减少62%。


(五)伊朗

伊朗原油对外出口额大幅减少。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2019年伊朗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总额为192.3亿美元,不到2018年的三分之一,2018年同类产品出口总额为605亿美元。2019年伊朗原油的日均出口量为65.1万桶,其中约6万桶出口欧洲(包括土耳其),其余出口亚洲。2018年原油日均出口量为185万桶,2017年则超过210万桶。伊朗每天还出口约28.5万桶石油产品(柴油和燃料油)。另据开普勒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春季伊朗原油日均出口量为18.7万桶,而2019年冬季约为29.4万桶,2019年春季为97.6万桶。如果伊朗的原油出口保持在2020年春季的水平,考虑到当前的油价,伊朗本自然年的石油收入预计将仅为20亿美元,这将使政府面临极大的财政赤字。在美国实施制裁之前,原油占该国总出口的60%,但今年原油在该国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预计将低于5%。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