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带一路”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构想。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多次提出了新要求。如东地处 “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沿线国家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更加深入,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如东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如东先后有22家企业对沿线国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4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3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5.4亿美元。

中天科技自2003年走出国门以来,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主导产品在144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产销量更是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得到迅速提升。中天科技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9个国家开展合作,覆盖率为92.19%。设立的6家海外工厂中,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有印度、乌兹别克以及印尼3家大型工厂。建筑建材产业中,江苏顺通获得以色列住房建筑最高端G5资质,这项资质全球只有6家取得,江苏顺通集团首次进入以色列高端劳务市场。江苏刚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合资5000万美元在菲律宾建设的物流加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在实现国际贸易中转的同时,工厂生产加工的产品还能有效满足菲律宾旺盛的市场需求。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众多如东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世纪燎原缅甸工厂现有员工3000多人,是国内工厂的10倍,可人均工资却只有国内的四分之一,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贸易壁垒方面: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纷纷运用反倾销、反规避制度、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补贴等措施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欠发达国家,欧美日等国往往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南通大东利用其在越南的工厂向日本出口毛巾,就可以享受到零关税待遇,比从国内出口节省了10%的关税,并且,若是受反倾销处罚的产品,通过此途径甚至可以规避掉部分惩罚性关税,这对提高企业利润率,应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税收、出口政策等,为本土企业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规避部分关税和贸易壁垒拓展了空间。“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已经成为我县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动能、新优势、新动力,推动着如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困难和挑战

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同时,基层企业反映“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企业境外融资渠道少。江苏刚正薄板总经理刘允华表示:目前国内银行融资手段繁琐、耗时较长,为了抢抓机遇,民营企业海外拓展资金大部分靠自筹,资金压力较大。国内银行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流动资金贷款渠道有限,尤其是专业的境外投资金融产品较少。

二是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南通大东公司董事长高军表示:企业对外投资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风险。之前因为中越关系相对密切,大东公司选择越南投资3800万美元建厂。但是近几年中越因南海问题越南国内反华活动有所抬头,中国曾经在越就发生过多家企业被砸,损失惨重的情况,随着美国南海搅局,不少企业对进一步扩大东南亚企业规模和开拓非洲、中东的意愿都比较谨慎。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中天集团副总薛如根表示:中天投资印尼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较好,目前在印度、印尼的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实力相对较弱,缺乏既精通企业业务,又懂管理和外语的高素质人才,会影响企业对外项目管理,对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内外协调以及当地施工条件的研判、分析能力不够,制约企业在境外拓展业务。
四是人员管理压力较大。江苏世纪燎原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石表示:我们在仰光地区的公司,是当地最大的制造业加工企业,用工超过了3000人。由于人员素质、语言沟通、宗教信仰等因素,工人管理难度较大,一旦遇到无理取闹,当地警察有时不愿进场处理,企业自己又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影响了工厂生产的顺利进行,很容易成为冲突的导火线。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突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五个“走出去”。一是走出去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鼓励我县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和投资,促进加工制造、农业开发、资源利用等多种产业境外集聚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式走出去。二是走出去建立“优势产业境外加工基地”。引导我县纺织、服装、光缆、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走出去,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资源建立境外加工贸易基地,转移富余劳力,优化产业布局。三是走出去推动“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我县建筑工程优势,支持房建、路桥、市政、安装等工程企业走出去,推动海洋工程、港口机械、建材设备等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走出去加强“境外资源互利合作”。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科教、物质装备、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境外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以及境外有色金属、铁矿石等资源领域的投资合作。五是走出去拓展“服务业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商贸、物流、航运、旅游、房地产开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为我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配套服务。

(二)构建一带一路“走出去”三大体系。一是大力建设政策促进体系。重点抓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和引导,研究出台我县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奖励政策和办法,并用足用好上级各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业务的同时,增强带动国内建筑机械、材料、大型成套设备等出口能力,增加国内急需原材料、资源能源等产品进口,实现对外投资合作和外贸进出口的共同发展;支持对外投资合作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相互参股、利用利润返程投资等方式促进利用外资。二是大力健全服务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优势产业板块抱团投资,通过境外相关专业协会的牵线搭桥,在境外设立专业园区,加快产业向外转移步伐;加强国内产业合作,做好承接上海、浙江、长江中游城市及苏南地区产业转移的准备,建设跨区域合作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这一平台,鼓励县内企业成立电子商务销售公司加盟,同时吸引国内知名电商加盟园区,带动和辐射全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大力强化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境外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强化境外人员和财产安全保障,加强境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境外经营风险。

四、工作建议

(一)加大信息扶持力度。加强与驻外机构、境外招商机构及海外商会的联系,并依托现有成熟的境外投资企业,建立海外投资促进服务联络点,负责搜集境外项目合作信息,比如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别和地区差异信息,乃至投资国的制度、风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争取第一时间提供给外经企业;在认真研究各国投资政策、安全保障、法治环境、生产要素价格、劳动力管理、贸易壁垒的规避等因素后,因地制宜,研究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全球战略设想”;加强与各级商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组织企业参与重点展会,帮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境外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推进和帮助企业“走出去”项目的安全实施。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多年来,国家外经合作专项资金、省级商务发展资金,对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予以扶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但这些政策主要是扶强扶大,扶持资金享受难度大等情况,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走出去”扶持力度,同时降低扶持门槛,让更多走出去企业获得扶持,尤其要加大在融资、税收、人才培养、信用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三种资源,不断促进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市场;引导家纺、建筑、化工、光纤光缆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布局,支持重点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源,有效提升外经合作后劲;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推进帮助重大投资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降低企业国际化的经营风险和成本。

(如东县商务局)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