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位之后的预期管理
人民币汇率破七还是保七的问题,自从2015年811汇改以来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此次虽然不是毫无征兆,但是在市场心理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一举破七显得符合时宜又意料之外。
本次11年来首度破7的导火索主要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在特朗普宣布即将在9月1日对我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之后,全球风险资产大跌,作为新兴市场货币的人民币也不例外。除此之外,美国的极限施压引发市场对我国经济走势的担忧确实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在8月5日在岸人民币突破7.0关口之后外汇市场开盘仅仅一个小时,央行就紧急发通告表示7不是年龄也不是堤坝,去了就不会回来,只是水池的水有涨有跌。可见央行及时调整市场预期、警惕人民币发生不可控的贬值。
未来人民币会如何走,是否以及何时会回到7以下,都是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而市场的走势也部分取决于市场主体的预期。相关的预期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
一、近几日中间价释放的意图
虽然外界指责此次的破7是央行有意为之,但是从8月5日到7日的中间价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8月5日离岸率先破7,在岸在九点半开盘之后也迅速到达7以上,一度冲到7.04附近。
此后即期市场均在7.03以上,而在次日美国将我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情况下,中间价直到8月8日才破7,且只是刚刚达到7.0039。此前三天也有机构在猜测是否中间价会像五月时一样,即使市场价格维持在6.92以上,每日的中间价依旧维持在6.90以下,逆周期因子持续向升值方向发挥作用以稳定市场预期。而第三个工作日,具有指导意义的中间价即顺应市场来到7上方,显示出监管层为了防止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情况,报价非常谨慎,同时也保证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可能性。上方空间被完全打开,有观点认为,此次突破重要心理关口,使得我方在贸易战中进可攻退可守。
建行专家韩会师认为,此次破7是市场情绪使然,但监管层或许也是乐见其成,毕竟由突发事件引发突破可以尽量避免投资者的联想。而当局对于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还是非常警惕的。
二、《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哪些信号
8月9日,央行发布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有两个部分提及最近引发市场热议的汇率问题。文中特别提到了,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破7,是客观反映了外汇供求和国际汇市的波动。但市场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汇率作为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贬值确实变相放松国内货币条件,一定程度上短期对冲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而此次提出的“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凸显了政策层近期运用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视,以及对于此次破7之后预期管理的自信。
而此次报告首提要在香港建立发行央票的常态机制也反映出日后央票出海将常态化调节离岸市场。而此次破7之后,央行宣布将在8月14日于离岸发行央票也有效地稳定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使得在岸人民币止跌盘整。
三、各大主要央行降息但人行未跟进反映了什么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BP,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2.25%,此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首次降息,而7月并非美联储日常调整利率的月份,此前的历史经验可以寻得,美联储也并未在就业、GDP和通胀水平均较为理想的情况下降过息,足见下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之大。年初至今,全球已有超过20个国家的央行宣布降息。有相关机构整理出本年度降息的国家:
另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工具拓展,央行可以通过MLF、再贴现率等手段调节市场上的资金利率,通过逆回购、定向降准等方式调节货币供给量,并不一定要用跟进降息的方式来调整。至少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内央行的货币政策总基调还是以稳健为主。
四、四年后回首811,宏微观主体均显成熟
经历了2015年811汇改之后的手足无措,企业套保意识显著增强,随着国家衍生品管制的放开,企业可以运用的金融产品也逐步增多,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告别单边行情,汇率双边波动的弹性显著增加。相较于2015、2016年的市场羊群效应、资本加速外流,此次破7并未引起市场主体的恐慌踩踏情绪,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显示总体平稳并未激增也体现出经过市场行情洗礼之后企业的顺周期行为减弱。
另一方面,包括瑞银、法巴在内的多家境外机构均表示人民币贬值并不会影响其投资中国债市,近日我国10年期国债跌至3%以下,为2016年以来最低,但是相比其他国家,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有限。2015年和2018年人民币走弱期间外资减持我国国债的情况未有出现。而随着近两年金融市场的开放,资本流入的上升也有助于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控制人民币的贬值幅度。
破7并未带来恐慌,人民币更加自由化、市场化,央行对外汇政策管理愈发成熟。
短期需要密切关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包括:
1.在岸与离岸价差
此前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预期平顺时,境内外价差不大,基本保持一致,仅仅是离岸波动较大,但是从5月中美贸易谈判生变以来,叠加二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离岸始终比在岸高300—500点,显示出人民币较大的贬值压力。历史模拟法显示,当离岸价格高出在岸500点时候,在岸往往会贬值超过5%,以贬值之前8月2日的汇率6.90左右来做基准,如果CNH持续大幅偏高,CNY按照历史推演,理论上应该在7.20附近,但近日境内外价差都在200点以内。
2.中美利差
作为人民币汇率锚定之一的中美利差,此次贬值的背景,是中美货币政策趋同,理论上说,外部的压力小一些。资本向高息货币流动是自然规律,经济韧性较强、增长率平稳的人民币吸引力依旧。前文分析我国跟进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国方面随着10年美债回调至1.6%以及实际失业率的爆雷,美联储有更大的宽松空间。
3.消息面
中美关系年内预计难有起色,美国极限施压想要大选前达成协议,我方毫不退让,贸易战放出的消息反反复复,但是双方没有任何一方表示会不谈,因此斗而不破的局面势必将持续,人民币汇率还将随着消息面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