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面临三个方面制约

近年来,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积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今年1-5月,全市中方协议投资额5.9亿美元,增长15.8%,高于全省20.5个百分点,总量全省第三。对“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3.7亿美元,增长近3.7倍,占全市63.2%。在沿线22个国家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6亿美元,增长54.3%,占全市45.2%。但是,在企业发展理念、经营战略、扶持政策、人才支撑、风险防范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

一是企业发展观念缺少国际视野。我市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由于融资能力、技术积累、人才支撑、管理经验等方面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少清晰明确的国际化理念和战略。对国际惯例和商业规则感到不适应,部分企业不善于运用法律、税务、金融等专业咨询机构,在科学决策、融资信保、风险防范、人员管理等方面能力还需提高。自觉履行环保、安全生产、社会责任以及融入当地等方面意识仍需加强。如:要迅速与当地工会建立正常沟通联系机制,可以有效的应对当地工人罢工等突发事件,减少生产经营损失。

二是扶持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待优化。国家政策的普惠性不强,政策设计大多倾向于央企等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缺少资金、保险支撑。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评定标准较高,民营企业投资境外园区往往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企业在外兴建园区积极性不高。同时,境外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联发纺织在柬埔寨的水稻种植项目由于前期尽调不充分,对当地土地性质多样、土地证分散情况不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购买大面积土地手续繁琐、难度非常大,不得已放弃投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金和机会成本。

三是人才支撑和风险防范亟需加强。企业反映,普遍缺乏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语、熟悉企业运作等方面的跨国经营人才。“一带一路”国家房建市场需求大、要素成本低,但缺少资金,而且政权更迭频繁、经济政策多变、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如:我市4家企业获准进入以色列住建市场,以色列随地处中东,但属于发达国家,法律体系受英美普通法系影响,是结合欧陆法系和犹太法系形成的混合司法的法律体系,且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精通希伯来语人少之又少,为我市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带来极大的挑战。

对此,我们建议,一是期盼国家给予地方民营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尤其是金融支持;比如,引导丝路基金、欧亚基金、中东欧基金、东盟发展基金等多双边合作基金支持地方企业的“一带一路”项目;二是期盼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评定标准体现差异化,结合投资国的国情和行业实际,有区别地设定标准;三是期盼国家统筹“走出去”安保机制建设,及时发布安全信息预警,引导企业注重项目风险评估,积极应对政局动荡、社会治安、恐怖袭击等风险,保护企业自身安全和国家安全,保障“一带一路”投资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四是持续完善相关服务,在总体规划上,编制完善投资指导性目录。进一步开辟渠道为企业介绍投资目的国国家政治、市场情况和当地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面临的法律、税收、用工难题。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