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南通地处“一带一路”T型交汇处,自古以来,便与沿线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更加深入,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2013年底,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倡导加强与沿线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以来,我市围绕走出去转型升级发展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南通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成效显著

南通走出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良好态势,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全国的前列。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4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65亿美元。其中:2014-2018年,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2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7.2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6.7%和37.6%;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0.34亿美元,占全市总量近三成。可见,经过近四年的努力,“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已经成为我市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发挥我市主导产业优势,纺织、服装、化工等制造业企业纷纷走出去,到东盟和南亚国家建立产能合作基地。近三年,我市制造业、环保业合计境外投资26.2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2.61%,国际产能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中天科技在印度、印尼投资建设光纤光缆产能合作基地,并积极承揽电网、通讯工程,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二是企业跨国并购日趋活跃。新增境外并购项目20个,并购金额3.98亿美元,占同期“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20.77%。中国天楹16.3亿美元成功并购世界500强、西班牙ACS集团旗下企业。通富微电2.28亿美元并购美国AMD马来西亚超威半导体工厂85%的股权,获取世界先进封装技术。

三是境外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如皋双马在印尼雅加达投资兴建50万吨油脂加工生产基地,并在东加里曼丹岛投资建设10万公顷农工贸合作区,2014年获批江苏首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带动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同时,我市海门经济开发区、南通三建集团积极参与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投资建设。

四是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发展。我市加快转变国际工程承包方式、拓宽工程承包领域。南通二建、龙信建设、江苏顺通、江苏中澜等4家企业进入以色列住建市场开展对外承包劳务;中天科技、江苏鹏飞等企业发挥装备制造优势,积极承揽境外总成套项目,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二、主要做法

我市通过务实创新的举措,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服务、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贸易投资合作保驾护航。主要做法有:

一是加大政府组织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实施工作,将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实施新时期走出去国家战略作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点来抓,出台“加快走出去转型升级建设外经强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三个实施意见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两个行动方案,不断加大政府促进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建立区域行业合作机制。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高峰论坛暨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达成《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共赢南通共识》,中方秘书处设立南通,奠定我市与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基础。帮助4家企业通过国内遴选和国际竞标,获得以色列市场准入资格,占全国9家企业的近半。建立以色列承包劳务协调机制,争取以色列政府支持,培育南通外经合作新增长点。组团赴境外现场考察,了解企业海外创业和转型发展情况,寻求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之路,推动更多南通企业走出去。

三是加快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行走出去先行先试,开发集服务网站、公众微信、业务平台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与金融保险和专业机构合作,解决走出去人才、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设立首批4个境外经贸联络点,构建海外经贸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促进作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每年获得各类外经扶持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走出去积极性。

四是强化海外经营行为监管。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海外合规经营管理的工作意见》,健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增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促进走出去健康有序发展。召开重点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座谈会,加强外派劳务审查备案,开展对外劳务企业资格证书年审,发挥对外劳务服务平台职能作用,持续开展外派劳务公益宣传,及时妥善处置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外经合作层次质量较低。对外投资以纺织、服装、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走出去主要是利用境外廉价劳动力和拓展国际市场为主,开展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并购世界知名品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发资源能源等投资项目偏少;对外承包工程主要以劳务分包、工程分包和施工总承包为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成套设备出口等高附加值项目不多。

二是经营主体实力能力偏弱。我市走出去企业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真正有实力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不多。企业具有走出去的内在动力,但缺少清晰的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战略,缺乏对国际规则的充分认识,往往仅着眼于解决企业发展的眼前问题;在实施走出去过程中,企业内部缺少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尤其缺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制造业正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依靠当地廉价的生产资料优势,吸引了大量全球产业资本,对我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造成明显冲击。另一方面,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滞缓,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发达国家纷纷重返制造业,刺激制造业资本回流,对我市新材料、新能源及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挤压。

四是海外各类风险长期存在。由于国际环境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走出去将面临更大风险,特别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其国内政治因素复杂、部族与民族矛盾频发、恐怖与极端主义势力猖獗、政权更迭频繁、经济政策多变、文化传统差异、非政府组织强大、国际利益集团暗中左右等多种因素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长期存在,成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制约因素。

四、下一步举措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今后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主要举措是:

一是推进产业走出去。引导船舶、海工等具备总成套、总承包能力的行业到沿线国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支持光伏企业扩大境外光伏电站建设,引导家纺等传统产业到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目标市场的沿线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推动南通优势产业、优质产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是推进建筑业走出去。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南通建筑业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综合优势,承建更多境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成套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打响南通建筑品牌。

三是推进投资走出去。抓住沿线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契机,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引导有实力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更多企业抱团走出去,实现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