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的衣食住行
说到衣,是南通人的骄傲。
作为近代中国纺织工业发祥地,南通1895年就创办大生纱厂,而之前南通土布已通过西北通道畅销到东北了。上世纪80年代我写过一文,讲南通有服装工业,而没有服装文化。其中讲到南通是中国十大服装加工基地,只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说并不多。
南通人的穿着,因毗邻上海而多了份洋气,年轻人买衣,不满足于在本地买,纷纷周末到上海逛街采购,海门、启东等地更甚。南通的服装穿着是南方风格,合体、时尚,只是比上海要慢一拍,这也理所当然,毕竟是大上海的北邻小城,今天已经号称“北大门”。
衣于南通人,没有上海那么“潮”,表现很多,典型的是到了春末夏初,勇于领先穿夏衣的还只是少数时尚人士。而穿拖鞋不穿袜子,于南通人一般不多,或许,还是有一点点保守吧。
而食呢,南通人口福不浅,有江海鲜,有河滨鲜,还有田园菜。
南通菜肴“厉害”到什么程度?我说个现象。南通不是没有正宗的粤菜、川菜,而是这些菜馆里一定都必须有南通的土菜。问及老板是何因,老板说如果没有南通菜,饭店就开不下去了。因为,不少南通人一进门首先要点南通的菜,久而久之,就少不得南通菜了。
江鲜,有河豚、刀鱼,都是盘中美食。江中过去还有鲥鱼的,现在已经没有了,但现在有了人工喂养长大的,海安那家江鲜养殖基地,全国出名,河豚销到了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满足人“拼死吃河豚”之雅。这些河豚既然是养殖的,毒性就少了许多,已在安全范围内,尽管放心吃好了。
海鲜就多了,南黄海与东海交汇之处,如东、启东都有好多品种的海鲜。如文蛤,外地人看了不以为贵,这样类似的贝类渤海、南海都有,但这里产的特别肥腻鲜嫩,号称“天下第一鲜”。还有竹蛏汤、沙参汤都是滋补有加,梭子蟹、泥螺就更是价廉物美。这里的海鲜有各种烹饪法,而生炝是最美味,如鲳鳊鱼、文蛤、泥螺都是生炝,美味胜过日本的三文鱼等,只是吃时要小心,内陆省份的食客一般都不那么适应。
住,在南通属“宜居”,房子也有特点,特别是启海农民建造的房子,高高大大的,屋脊两头是翘的,甚是美观、大气,被余秋雨先生誉为南通农民的审美及创造。城市房子也早就涨了价,最好的房子都能卖到3万一平方米,特别是学区房。南通的基础教育全国出名,学区房可谓是一房难求,价格自然也高。目下南通城乡人均房屋已经达到30平方米以上了,不少人家住得都宽敞,有的还是一家两房、三房。
行呢,于南通不是可言之事,特别是过去,干脆有人叫“难通”,因为东是黄海、东海,南是长江,西才有陆地与苏中地区联系。所以,大江是大大阻隔了南通。及至十年前开始筹划建长江大桥才北南变通途,只是目前只有两桥与苏州、上海连接,所以,苏通长江大桥几年前就成了中国最堵的两个地段之一,这就是发展还不够充分的问题。不过,公铁两用的沪通长江大桥也正在建了,真正的通途也会马上来到。好在动车已通达,尽管车次不多、线路不多,但毕竟便捷了许多。近年多地已经成了南通航运目的地,还有了海外航班,出行越来越方便。
衣食住行于南通,有特色,也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