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改革路,员工的成长季
习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在工作岗位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你为企业做贡献,企业为你谋发展;在工作岗位上,最幸运的事情,是个人的理想和企业的理念相契合,企业给你一方舞台,你还企业一个惊喜.”
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已经不觉走过了10个春秋。10年里,我辗转3座城市,经历2家公司,伴随改革开放最新的10年。这10年,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10年,我从懵懂,走向成熟,从一无所知,到八面玲珑。企业不断在革新,我自己也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蜕变。每一次经历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每一次经历都是故事···
那是2009年的夏天,我毕业后供职的第一家单位,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一家外资银行。在旁人看来外资银行一定是多麽的高大尚,其实不然,当年的他们在很多硬件上与国内资本雄厚的中资银行相比落后很多。而在这一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一次变革。
在过去,银行比对公司或个人印鉴都是拿着开户时客人留下的预留印鉴卡进行折角比对,这样的方式繁琐陈旧,错误率高。在那个时候,很多中资银行已经引入了电脑比对印鉴系统。外资银行印鉴系统改革迫在眉睫。银行抽调了5个新来的大学生担任新系统的录入调试工作,其中就包括刚进银行1年的我。当我们来到调试办公室,我们几个都惊呆了,2万多份公、私印鉴,年代长短不一。有的清晰,有的模糊。限期10天,每张印鉴卡需要在系统扫描,录入基本信息,最后完成审核比对,每张至少需要5分多钟。而我们就5个人。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录入400多张印鉴,每张需要5分钟,那就是2000分钟,也就是33.33小时。可老天爷一天只给了我们24小时。当时大家都觉得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一张都不可能也不允许马虎。我们就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了我们的挑战。
万万没有想到,刚刚开始,问题就接踵而至。很多印鉴卡年代久远,模糊不清,无法扫描;专用印鉴扫描仪镜头光线过暗,拍出的影像昏暗不清;印鉴系统自身缺陷,长时间使用后总是死机,需要长时间重启···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们5个年轻人,我们开始经历变革的瓶颈。“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开始头脑风暴,把问题罗列出来;联系各个支援部门加派人手,手动挑选模糊不清的印鉴卡,联系这些客户的客户经理,进行新的、清晰地印鉴卡的更换;为了解决扫描仪镜头前光线不足的问题,我拆掉了我自己的台灯,将灯泡与调光开关加装在镜头侧面,解决了扫描拍照时需要补光的难题,同时向厂家反映,建议后面的更新产品,加装补光装置,以方便使用;那10天里,我们5个人吃住在公司,通宵忙升级。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饿了,就叫外卖。那段日子,我们几个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的这次系统升级任务。得到了公司的表彰。我们5个也因为顶住了压力,高质量完成任务,换来了公司与我们签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是我第一次真实的感到:公司在改革中为员工搭建平台,员工借助平台提升了自我的双赢。
如果说企业是一艘船,那么我们员工就是水手。当船乘风破浪遇到风雨、礁石、海浪时,只要我们同心同德、扎实拼搏,这艘船迎难而上、安全航行的时机就会更多。对每个员工来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的共同职责。因为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人生前程,而企业的发展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转眼我在这家银行迎来了第四个年头,随着改革开放和促进深港一体化的进程,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也在随着国家改革的大船齐头并进。为了深圳分行与香港分行的信息融通与合作,每周都需要深圳的分行员工前往香港,与香港的同事一起分享大陆工作经验,介绍大陆市场行情,同时香港的分行操作系统也与大陆分行一样同步升级。领导选择了我担任这次长期的任务历时两年。我便开始了每周一次往返深港交流工作的历程。
每周星期四晚上,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我收拾材料,同时收集一周以来同事们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新的工作技巧。周五清晨便早早来到罗湖口岸,搭上港铁列车,前往位于港岛中环的香港分行大楼。在这交流的两年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一开始最简单的迷路;到开始交流时被人不屑;再到同事提问我却不能回答的尴尬···我也想过放弃,想跟领导说我干不了这活儿,甚至想辞职走人。我曾在挤满员工的会议室被香港同事刁难;被因为社会文化差异而引起香港同事的歧视。我曾在周五结束交流乘船跨越维多利亚港湾时在甲板流泪,但当泪水被海风吹干之后,我眼前的亚洲金融中心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的在运转着,那时我明白了:发达的城市不会相信眼泪,而我们也不会收到同情,只有靠奋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转身回望随着海浪远去的中环,暗自在内心发出呐喊:香港分行的同事们,你们给我等着!下周五,我一定会“攻陷”你们!
回到深圳,我认真研究香港同事提出的问题,找各个部门的专家前辈去虚心询问,对有可能被提出的问题做出预判,对公司系统的各种功能研究并吃透,做到人与系统完美融合。我还和行里的年轻同事们利用我们自身优势,开发出辅助办公提高效率的很多电脑小程序,以方便工作室自我监控,做到“从我手中经过的业务零差错”!香港同事嘲笑我粤语差,我就找会说粤语的同事在空余时间和我对话,为了寻找语感,通宵看TVB电视剧练发音,一个半月后,我已经能自如的用粤语回答香港同事的问题。我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性格,我不懂,偏要弄懂;说我不行,偏要行给你看;我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我可以成为最努力、最上进的人。这就是我内心的原动力,这也是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修炼出的最强内功。经过三个多月的磨合,我已经能轻松应对交流工作,把自己和同事们开发的小程序推荐给香港同事,收到了大家的好评。我也从原来他们眼里的“大陆仔”变成了后来的“业务小百科”。收获认可,我很开心,其实我收获最多的是自己丰满的羽翼。每个员工要成长进步,跟上并推动企业发展的步伐,务必要把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齐,把热爱公司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问题,用心培养自我爱岗敬业,求实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年前,我离开了奋斗多年的深圳回到了养育我的江苏,加入了汇鸿集团中天公司的大家庭。离开了熟悉的银行业务,做起了国际贸易跟单员。一切从零开始,由这个“老员工”被打回原形,开启了“外贸小白”的生涯。
经历了3个春夏秋冬,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我也在逐步朝着个人的发展目标迈进,向着自己人生的更高追求迈进,在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一个个烙满中天企业文化的脚印。
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一切的一切都是新的,虽然已经参加工作7年,但在这个行业,我成为了一名大龄新人。和应届毕业生一起参加新员工培训,干着新人的基础工作。这对于我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认识面料,了解服装知识,翻译国外订单,制作面料样卡,邮寄服装样品,我一步都不能少;出差去工厂看生产,帮助工人打包装箱,联系货代租船订舱,制作单据托运报关,我一件都不能落。期间也伴随着同事的质疑:好好地银行不干跑这来当业务员?这外贸有什么可做的,你来干这个?都30岁了还改行,你来得及吗?质疑声接踵而至,我再一次迷茫了。难道我的选择错了?难道这行不适合我?不!要相信自己。不要忘记,自己以前也遭遇质疑,但你不都克服了吗?一句玩笑说的好:黄忠60岁跟刘备混,德川家康70岁打天下,姜子牙80岁为丞相,佘太君100岁挂帅,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素贞1000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急个啥!不想别的,记住总书记的那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就是需要这样的劲头!
时间来到了2018年,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年份公司也抓住时机大胆变革,努力尝试新的发展路径,冲击互联网销售领域,依托自身在纺织品服装上的名气与优势,大胆尝试线上销售,一个崭新的大平台在我们这些青年员工面前铺展开来。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始涉足网上销售,招聘专业网店运营人才,了解互联网销售专业知识,与公司年轻的设计师一起参与服装细节的修改,我们开动大家的脑筋为自己的线上品牌征集名字、注册国外商标;我们集思广益选择流行颜色、款式的搭配;我们寻找适合的工厂投料生产;QC师傅加班加点验收发货;线上运营同事打出各种广告促销、一个个爆款服装频频诞生,一条条售后好评雪片般飞来;翻单追加生产、售罄、缺货、再翻单···我们这样一个纺织品老企业通过我们的努力变革与尝试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开出了新芽,并茁壮成长!正如中天董事长毕金彪先生所说:“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蓄发展新动能!” 当前,中天公司的战略转型和自我变革进入了“深水区”,各业务板块要加快思维模式转变,加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整合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构筑跨界融合、多元多维、共生共赢的发展新动能。公司在变革,员工同样伴随着公司的变革而不断蜕变。
一个个故事讲述出企业的变革之路,一滴滴汗水折射出我的成长历程。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企业员工就是大家庭的成员。像我一样充满故事的员工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人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我的力量,就能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企业就能蒸蒸日上。我相信,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当然这条路上也会有艰难险阻,会有困难挫折,但我始终坚信:我定会迅速从一名青年工作者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主力建设者,迎着这股迅速发展变革的大潮,与企业一同成长进步!